【教师说】
别让“伤仲咏”的悲剧重演 ■秦治军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了“体育”班,提早进入专业化训练。但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告诉我,3—6岁幼儿不宜过早地进行专业项目的学习和训练。
我曾接触过很多孩子,上一年级体育课时,一位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已经练过3年游泳了,能游2000多米。可我发现,这位孩子较胖,她的跑、跳、投能力比其他学生都差,以后的几年,游泳成绩停滞不前,最终放弃成为优秀运动员的梦想。还有一个学生4岁就开始练习网球,最后,因为手臂受伤不得不放弃进一步练习的念头。我还遇到过一个孩子,因为过早练习乒乓球使左右手臂明显不一样粗,右手(持拍手)力量很强,与同学一起玩耍时总把其他小朋友打哭,谁也不敢和他一起玩,其他家长也很有意见,他没有一个朋友。
对于学龄前儿童,可以多组织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游戏,如老鹰捉小鸡、猎人打野鸭子、找朋友、贴人等活动全身的游戏,既有情景吸引,又可以锻炼孩子的协调性、柔韧性和灵敏性,更可以培养孩子开朗、大方、热情和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尽量避免做一些静力性、负重物的游戏,避免长时间、单周期、多次重复的、枯燥的活动。
总之,保持孩子的童心、玩心、开心很重要。孩子只有感兴趣了,注意时间才会长,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现在全面发展了,将来才有可能特长发展,才有可能出类拔萃。家长们,千万不要着急!(作者系北京市体育学科带头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体育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