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因:投入不足重视不够加上安全意识薄弱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种类繁多的化学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剧毒物品和大量的仪器设备都存放在实验室,实验室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尤以安全问题最为突出。
“教师没戴手套就开始实验了,学生洗手时没有消毒液,一只羊经历了5批学生的反复使用。”面对东北农大学生对实验事件的描述,北京某农业院校的王老师认为,学校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实验经费投入不足,这样的现象已相当普遍。
据王老师介绍,买一只兔子以前要10多元,现在要几十元。买一只白老鼠以前是2至3元,现在要10多元。如今,买一只羊要上千元,买一头牛要上万元。实验动物的费用上涨很快,而实验经费投入却没有明显增加。
“过去师生实验多用橡胶手套,现在为降低成本很多已改用塑料手套了。”某地方院校负责实验教学的马老师告诉记者,在很多高校,不能每节课都为本科生提供白大褂、口罩、手套等,只有研究生进行研究性实验时,相应装备才能够得到保障。
专家表示,许多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首要原因,还是师生的安全意识薄弱。记者了解到,许多高校的实验中心都有规定,进入实验室要穿白大褂、戴口罩和手套。但在实际操作中,严格遵守规定的学生并不多,甚至也有教师不遵守规定的。
记者在广东某校网站的实验人员须知上看到,实验人员不遵守动物实验室管理的标准操作规程时,管理人员应给予纠正和警告;对严重违反标准操作规程又不听从管理的实验人员,将限制或禁止其继续使用动物实验室。但据了解,在实际操作中,被禁止进入实验室的并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