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评论 > 教育时评
南科大贵在“求变”而非“正确”
2011-06-29    新华每日电讯

字体大小:

  6月16日,香港科技大学3名教授离开南科大团队,并发布联名公开信《要改革不要口号》,直指南科大现存的多种问题。6月22日,南科大学生家长发表公开信支持南科大和朱清时,称港科大3名教授无视南科大的努力。朱清时表示,现在南科大正处于最困难时期,家长们能站出来写公开信,与南科大同甘共苦,他很受鼓舞。对于港科大3名教授的质疑和批评,朱校长也一一作出了回应。(据《新京报》)

  作为一名65岁的长者,朱清时校长一向给人温文尔雅的印象,但是这一次,他对港科大3名教授的激烈“反击”让人有些意外,比如透露他们离开其实与报酬有关,批评他们的做法不厚道,与45名学生相比,“某些老师应该汗颜”,等等——这几乎是与旧日合作伙伴撕破脸皮了。朱校长的激烈反应,印证着南科大“内忧外患”之严重。南科大教改何去何从?大家都在这样问。

  港科大3名教授对南科大教改提出的批评意见,单纯地看有其道理,比如“自主招生、自授文凭”绝不是高教改革的核心,不应该鼓动学生拒绝参加高考,“高校去行政化”不能沦为哗众取宠的口号。但是,若把这些批评置于现实国情下考量,不得不说,3名教授的批评就有些不切实际了。譬如,“自主招生、自授文凭”在香港已经不是高教改革的核心,但在内地,这也许就是目前的一个教改突破口,是必须迈出的第一步。

  当然,与其把3名教授的批评视作苛求,不如视之为希冀。社会舆论对于南科大的种种质疑也是如此,大家都是出于好心,是希望南科大教改取得成功。只不过,我认为有一点似乎需要明确:南科大教改的意义,首先并不在于它是对的、好的或一定要取得成功,而是首先在于求变。

  即便像我这样坚定支持南科大教改的人,也不能肯定南科大目前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但哪怕不正确,有变革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积弊不少,急需改革。当此情况下,我们首先需要求变,不管这种变革是对是错,变总比不变好,只有通过变革,通过不断试错,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而没有变革,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正确的彼岸在哪里。

  南科大就像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人,他可能迷失方向,甚至可能摔倒,但我们首先应该鼓励他走下去,不能因方向之争或者害怕摔倒而踯躅不前。这就是南科大教改的首要意义,除旧革新,这本身就具有了不起的意义。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南科大的选择,支持朱清时校长的矢志不移,理解45名学生及其家长的信心和决心。他们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同时,他们的选择是在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探路。(浦江潮)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 【页面纠错

 

  延伸阅读
· 南科大2015年自主招生启动 面向21个省份招900人
· 14岁男生高分考上南科大 胎教是唐诗宋词加减乘除
· 14岁男孩高分考上南科大 胎教是唐诗宋词加减乘除(图)
· 南方科技大学广东考生平均分达610多分 超一本50多分
· 南科大即将告别“朱清时时代”
· 南科大校长朱清时将卸任:不改革对社会是打击
· 2014年南科大能力测试成绩出炉 山东学生平均分超70分
· 朱清时将卸任南科大校长职务:我能做的都做了
· 南科大自主招生开考 考生直呼有趣:就像智商测试
· 南科大学术委员会拥有教师聘用晋升等投票审议权
  投稿
  诚邀合作
 010-62603942、62603049
  邮箱:
  liufang#cernet.com
  wangshuang#cernet.com
       >>详情点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
·教育部部署寒假工作 ...
·教育部要求落实教师...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专...
  教育黄页
·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导航
·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
·中国教育网络
·中国大学教学
·EDU免费精华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