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启动到发展:每个阶段都是飞跃
闻玉梅在英国进修时,为了节约一切开支,连一张4英镑的伦敦大桥参观券都舍不得买,却硬是在3个月时间里,从生活开销中省下一笔钱,购买了一台急需的低温冰箱和一台幻灯机。卫生部领导知道这件事后,十分感动,心疼地说:“闻玉梅,在英国3个月,没把你饿死啊!”于是卫生部拨给闻玉梅1万元人民币。而闻玉梅正是从这笔资金起家,开始了艰难而极富挑战性的医学分子病毒学研究……

和学生在实验室里讨论问题
在实验室的启动阶段,闻玉梅主持领导的团队参加了两项国家“七五”攻关课题和两项国家“863计划”高科技项目。1987年,成竹在胸的闻玉梅首先提出“消除对乙肝病毒抗原免疫耐受性”治疗新观点,据此建立了模拟人幼龄乙肝免疫耐受性的动物模型,设计了5种消除免疫耐受性的治疗性疫苗,并在动物模型中考核疗效,从中发现了抗原-抗体复合性疫苗有较显著的疗效。
在实验室的发展阶段,为了及时总结我国微生物学成果,闻玉梅主编了98章、共278万字的权威性著作《现代医学微生物学》,该书由8位院士、80位国内外相关专家参与撰写,既把经典内容交代得一清二楚,又对发展趋势和最新进展作了阐述。该书荣获第十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巴德年院士说:“这部著作的出版是医学界之幸事,生命科学界之幸事。”李载平院士在评价这本著作时说:“闻玉梅教授主编的《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是1999年出版的一本值得推荐的特别优秀的新书。”
多年来,闻玉梅院士带领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的中青年科研人员,在研究中国人乙肝病毒亚型与肝炎慢性化的关系基础上,在国际上首创了“复合物型治疗性乙肝疫苗”,为数以亿计的慢性肝炎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带来了希望。目前,该产品已进入二期临床研究。
闻玉梅所领导的集体荣获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200余篇。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实验室荣获市级、部级、国家级奖已达21项。闻玉梅本人也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以及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十五周年突出贡献奖等诸多荣誉。
说起成绩、表彰,闻玉梅显得轻描淡写,不愿“纠缠”。但谈起由她一手创办的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闻玉梅不禁喜形于色,情有独钟,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前身为“微生物教研室病毒组”,1985年经卫生部批准建设,1986年该重点实验室开始运转,原上海医科大学和原复旦大学合并后,2001年实验室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目前,闻玉梅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袁正宏研究员任主任,瞿涤教授任副主任。实验室现有高级研究人员5名,中级研究人员7名,助教和技师6名,研究生和博士后24名,共42人,其中党员15名,可谓阵容强大,梯队合理。
闻玉梅动情地说:“我们这个实验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完全是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是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新老两代科技人员勤奋努力、不懈追求的基础上,不断成长、壮大起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