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铸造中国科技的“火车头”
知识创新工程启动
1994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为中科院建院45周年题词:“努力把中国科学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成为培养造就高级科技人才的基地和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
江泽民的题词及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有力地促进了中科院的进一步改革。亚洲金融风暴的发生,更促使中科院思索探讨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并最终在1997年底向中央提交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研究报告。1998年,江泽民作了重要批示。同年6月,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正式批准中科院开展知识创新工程试点。
“从1998年至今的十几年,政府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国家政策稳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清晰、没有‘瞎折腾’,科研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中国科技事业可以说是走上了发展快车道。”王扬宗说。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关心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发展。1999年,江泽民再次为中科院题词:“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为我国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创新贡献。”
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发挥自身优势,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需要,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抓紧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攻关”,“既创造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效益、一流的管理,又不断造就一流的人才。”
据中科院规划战略局局长潘教峰介绍,自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中科院进行了建院以来涉及面最广、意义最为深远的科技布局调整。主要是调整研究机构设置、调整重点领域方向、新建研究单元、与地方共建新型研究机构、推进开发性研究机构转制等。
合理的资源配置、灵活的用人机制、宽松的科研环境、不断完善的科研评价体系等改革措施,如今已经收到显效,一大批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一大批高水平的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在载人航天工程建设中,中科院的千余名科技人员攻克了70多项关键技术,创造了10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方法;
在探月工程中,中科院不仅是我国月球探测科学任务的最早提出部门,还圆满完成了一期目标中载荷研制、信号接收、数据处理和图像制作任务;
“龙芯”系列通用CPU芯片研制成功,结束了我国信息产业“有机无芯”的历史;曙光、深腾系列超级服务器的研发,为我国超级计算机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日前由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的我国第一套单精度峰值超过每秒1000万亿次浮点运算的超级计算系统,针对众多行业和学科的应用需求,提炼了不同领域的共同特征,构建了多层次的并行算法和相应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是中科院长期积累、自主创新的重要成果;
人类基因组计划1%测序精确图的完成、水稻基因组测序与功能研究、粮食估产与农情监测、青藏铁路工程冻土路基稳定性关键技术与示范工程、SARS的早期诊断以及禽流感研究与防治的系列成果等,引起国内外广泛瞩目。
中科院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成为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科技国家队和引领我国科技发展的“火车头”。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