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年写信恳求总统
关于机会均等的想法,早在福斯特幼年时已萌芽。9岁时,她在与家中黑人司机交谈中,意识到美国种族隔离制度对黑人的伤害,这让她拿起笔给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写信,信中说:“亲爱的艾森·豪威尔总统:我今年9岁,是个白人,对于种族隔离有很多想法……如果我将脸涂成黑色,那么任何像公立学校之类的地方就不会接纳我。但实际上我的情感并未发生任何变化,变的只是肤色而已”。
杨澜:怎么想到写这封信?
福斯特:好多因素促成的吧。其中一个是我的家乡佛吉尼亚州,种族关系变化非常迅速。几年前我在国家文献档案馆找到了这封信,它被存放在了艾森·豪威尔的总统文件里,我试图重新审视当时佛吉尼亚发生的一切。
杨澜:那时,你才读5年级,怎么注意到种族问题?
福斯特:可能4年级。我这么做是因为我儿时接受的价值观,比如民主信仰等,这些价值观和我身边发生的不平等是那样格格不入。我觉得孩子对世界的看法是不妥协的,他们会问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是那样,而成年人对问题可能见怪不怪。
杨澜:信中哪一段最有说服力?
福斯特:可能最后吧。我说:豪威尔先生,求你做点什么吧,求求你了,这样所有的孩子就能一起去上学了。
杨澜:整封信都是你自己写的吗?
福斯特:是的。没让父母知道我写这封信,然后就寄了出去。
杨澜:寄给了白宫?
福斯特:是的,华盛顿特区,白宫。我记得我收到了白宫正式回复,总统亲自给我写了回信,家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特权家庭叛逆女孩
福斯特出生名门,曾祖父是美国参议员,父母则希望女儿成为大家闺秀,日后嫁入豪门。但福斯特抗拒家人为她安排的生活,拒绝参加富家小姐们趋之若鹜的社交活动,她成了传统特权家庭中的叛逆女孩。
福斯特:我母亲总是告诉我不能做什么,我和我的兄弟有什么不同,什么是我必须而他们不用遵守的规矩,比如晚上不许外出,没有成人陪伴不许开车,不允许穿某些衣服,举止必须遵照某些规矩,出门要有父母允准等等。而我的兄弟们则不用遵守这些规矩,我对此很不满,觉得很不公平,我弟弟可以做的事情,我却不能做。
杨澜:我想知道有没有打破某些规定?
福斯特:有。我是1968年大学毕业的,大学规定女生晚上几点后不许外出。
杨澜:我明白了,跟你家的规定是一回事。
福斯特:是,同一回事。我是学生会的领导人。我跟校方谈判,通过严肃但是充满喜剧色彩的会谈,让他们取消对女生外出的限制。当时有个词叫做“普莱依托”,就是限制年轻女孩行为的一些规矩,我记得我骄傲地对我女儿说,在取消“普莱依托”上,我的功劳非常大。她看着我,说这是什么东西。我想这表明我们做得非常成功,因为她都没有听说过,这是巨大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