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法制晚报    发布时间:2011-03-20

我国研制地震救援机器人可测心跳

  “变形金刚”可探测被困者心跳

  名称:洞穴机器人

  技能:可根据地形变形

  这款机器人是履带式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可根据废墟现场的地形进行变形,可以呈现条形、三角形等形状,在复杂的废墟环境中移动。

  据了解,这款机器人主要是用于信息采集,可代替人进入仍存在余震、结构极不稳固的倒塌废墟中寻找被埋的幸存者。

  2010年7月,在实验现场,本报记者看到,洞穴机器人上面装有探头进行摄像,此外还有音频、视频设备。最重要的是装有最为先进的生命探测仪器。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负责该款机器人调试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一些生命探测仪只能探测到有人员被埋,但无法准确判断被埋者是否还活着。而洞穴机器人身上安装的生命探测仪,可以探测到被埋者的温度和心跳,为救援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

  危化环境显“身手”

  名称:表面作业机器人

  技能:可监测有害气体

  表面作业机器人更善于在没有完全倒塌的楼房中爬楼梯,此外还适用于震后的化工厂等危险环境中作业。

  “在地震灾区,会有很多倾斜的危楼,这样的环境下,救援人员是不能贸然进入的,因为稍微有余震或人为的扰动,就会出现二次垮塌,这款机器人就可以进入。”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技术部的工作人员介绍。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