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作市推行“五个统一”
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河南省焦作市推进城区优质学校与郊区薄弱学校实体捆绑发展,按照一校两区、统一管理模式进行重组,实行统一学校牌子、统一领导班子、统一教师队伍、统一教学模式、统一考核奖惩的“五个统一”管理体系,在两校区之间均衡配置经费、设施、师资、学生,并给第二校区教师优先优惠政策,以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相关资讯:四措施实现教育公平 专家:解决择校热有三方案
>>>>更多教育资讯
优质资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始终是相对稀缺的,应通过共享扩大其辐射面,发挥最大效能。浙江的集团化办学,广东的“千校扶千校”,为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作出了积极探索。应合理确定现有优质学校辐射范围,探索通过实行学区化管理、结对帮扶等多种模式,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借助网络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应用水平,促进优质资源远程共享。
远程教育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新手段
“一面‘大锅’朝天扬,五洲四海到机箱,数理化生样样有,连着知识大海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不仅给教育带来一场新的革命,而且也为促进教育资源共享、维护教育公平带来新的契机,提供新的手段。
破解家长“心结”。选择一所好学校,“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很多家长解不开的“心结”。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也应看到,教育是终身的投资,起步早晚并非决定一个人发展的唯一因素。过于强调起跑线上的竞争,反而会加重孩子负担,使孩子“伤”在起跑线上。家长应理性选择,树立“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观念,不盲目跟风,不相互攀比。
◇强化“两为主”公平惠及“民工娃”
“我是‘民工娃’,在上海读书很快乐!”2010年,上海40多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享受本地免费义务教育。在这里,“同一片蓝天,同一张课桌”的梦想,照进了他们的现实。
上海为“民工娃”读书创造良好条件
上海市采取扩大公办学校招收比例和政府埋单(补贴办学成本),委托民办学校免费招收农民工子女入学等举措,保障“民工娃”和“城里娃”一样在窗明桌净的教室里上学求知。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1100多万。让他们享有与当地学生同样的学习机会,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为此,2001年国家提出了“两为主”政策,即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和以公办中小学为主,并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有效缓解了随迁子女就学难问题。
但也要看到,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公办校入学“门槛高”,部分民办校教学质量低,在当地接受“初中后教育”难等问题。而且今后5年,我国城镇化率将提高4个百分点,意味着有5000万人“进城”,将带来约800万适龄随迁子女,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必须切实贯彻“两为主”政策,更好地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相关资讯:四措施实现教育公平 专家:解决择校热有三方案
>>>>更多教育资讯
政府为主导。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凝聚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和汗水,让他们的子女安心上学,是当地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纳入区域教育管理体系,指导和督促公办中小学做好接收就学和教育教学工作。对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给予充分经费保障,按实际在校生人数及时足额向学校核拨教育经费。
公办唱主角。公办校是免费提供义务教育的主渠道,也应该成为随迁子女接受平等教育的主力军。应扩大公办教育资源,合理调整和完善学校布局,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提高公办校的接收能力。降低入学门槛,简化入学手续,禁止收取借读费。
民办补缺口。公办校容量有限,短期内无法完全吸纳随迁子女入学,必须发挥民办校拾遗补缺的作用。应建立健全以接收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校的审批、管理和扶持制度,将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纳入本地规划,帮助改善办学条件。制定具体办法鼓励公办校对民办校结对帮扶,组织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轮流支教,鼓励社会各界向其捐资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