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关注就业 > 就业新闻
教育部直属高校"晒就业":理科生最爱IT
2015-01-07    新华网-扬子晚报

字体大小:

  出国(境)深造哪儿最热?

  北大、上海交大6成多学生首选美国

  毕业后想要出国(境)继续深造,首选的国家(地区)是哪里?答案似乎没有悬念,美国。多所名校的就业质量榜单上,出国(境)深造的人数中,美国都雄踞榜首,在总人数中的占比遥遥领先。清华大学2014届毕业生中,选择出国(境)深造的人数为1025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6.5%,66.5%的本科出国(境)学生,都成功进入世界排名前50的大学就读,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名校,都是录取学生的“大户”。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了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榜单上。62.95%的北大出国(境)深造学生,将目标定位为美国。上海交大的出国(境)学生中,有63.48% 的学生选择美国高校,数量上远远超过其它国家和地区。

  在江苏高校中,东南大学的毕业生也将美国视作出国(境)深造的首选。东南大学本科生486人出国深造,占本科生人数的11.99%。研究生有97人继续出国留学,占2.22%。本科生与研究生出国人数总和为583人,占6.92%。其中本科生国内或出国(境)升学超过50%的院系有:吴健雄学院、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无锡分校、医学院、建筑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其中出国率最高的是建筑学院31.61%,外国语学院30%。东大学子出国(境)人数最多的是美国。其次,英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的高校也受到东大学子的青睐。

  就业地域“北上广”最挤?

  北大东大

  10%本科生去中西部

  毕业后“挤破头”冲进北上广?又或是求安稳留在自己的家乡?长期以来,这一就业矛盾一直是各界讨论的话题。但本次发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却为这一“悬而未决”的矛盾找到了新的出路:去基层或西部。以清华为例,2014届毕业生中,毕业生到东部、中部和西部就业的比例分别为83.5%、6.2%和10.3%。近200名清华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就业,分布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学校还设立多项奖学金,鼓励学生到基层和西部发展。北京大学的学生们就业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2014年,毕业生中409人签约基层和西部地区,比去年增长10%以上。

  东南大学将毕业生的就业地域划分为江苏省、上海市、广东省、浙江省、北京市、中西部地区、其他地区。本科生49.29%留在江苏就业,18.05%的毕业生选择去浙江省,2.14%北上前往北京工作,8.57%去了上海。值得注意的是有9.19%的毕业生“投身”中西部地区。河海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区域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北、华南、华中地区。其中华东地区占68.17%,华北占8.07%,华南占6.45%,华中占5.03%。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 【页面纠错

 

  延伸阅读
· 教育部直属高校推进信息公开工作综述
· 教育部公开选拔三所直属高校校长拟任职人选
· 785名教育部直属高校校级领导平均年龄52.5岁
· 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办法
·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 教育部直属高校直属单位离退休干部工作座谈会召开
· 进一步加大教育部直属高校案件查办工作力度
· 教育部直属高校名单(最新)
· 教育部对75所直属高校党员干部进行廉政培训
· 教育部:"七个着力"关键措施 推动高校反腐倡廉
  投稿
  诚邀合作
 010-62603942、62603049
  邮箱:
  liufang#cernet.com
  wangshuang#cernet.com
       >>详情点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
·教育部部署寒假工作 ...
·教育部要求落实教师...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专...
  教育黄页
·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导航
·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
·中国教育网络
·中国大学教学
·EDU免费精华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