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教技司为推动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标准化的研究工作,专门成立了隶属于国家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之下的现代远程教育标准化委员会,已开始进行标准化的制定工作,其中将包含网络课程评价标准这一重要内容。相信这一标准的出台,将对我国网络教育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网络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
纵观国内外网络课程评价情况,我们认为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原则
对网络课程进行评价时要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从整体出发,即考察课程各个部分的关联情况和综合性能,不能因为某一方面特别突出而以偏概全。对于不同的课程模块可能对学习者影响的程度不同,可设置合理的权重,以强调该模块的重要性。完整的评价标准应从三类用户(既学生、教师、管理员)的角度出发,对以下6个方面考察:
(1) 网络传输系统:包括传输效率、学习材料的传输质量、响应与反馈的延迟。
(2) 教学系统:包括一门课程完整的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动机的机制、支持不同学习策略的教学活动。
(3) 交互系统:包括教师和学生、学生之间各种形式的同步、异步交互。
(4) 教师/学生支持系统:包括在线疑难解答、丰富的学习资源、系统使用指南、技术支持等。
(5) 评价系统:包括对学生在这门课程中的考试与作业的评价、对学习过程参与度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对课程系统的评价。
(6) 管理系统:包括学籍管理、成绩与学分管理、财务管理、课程计划管理、答疑管理等。
2、客观原则
对事物进行量(或质)的记述,我们称为“事实判断”。事实判断是对事物的现状、属性与规律的客观描述,它的基本要求是它的客观性,即真实的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事实判断”是评价活动的基础,因此评价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客观,要协调评价者之间的价值观念,最终形成对该事物客观一致的评价。
3、重视学习原则
根据认知心理学,学习的发生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主观图式的过程,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因而,在对网络课程进行评价时,唯一的出发点是一切以促进学习者有效的学习为目标。所有的学习活动和资源都要与教学密切相关,以激发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而无关的资源和干扰性活动将是评价标准中需要否定的内容。此外在制定评价标准时,没有必要过于追求高品质的学习材料而降低网络传输速度,而应以适合教学和学习为前提。
五、小结
网络课程的评价一定要考虑网络本身的特性,盲目遵循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不合理的,应在如何挖掘网络的优势,弥补劣势上深入研究。国外的一些评价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提出的许多新鲜思想,开阔了我们的思路,但它们是面向不同层次和类别的网上学习,同时存在不足之处,直接奉行“拿来主义”是不合理的。毕竟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和网络教育发展的特点,在参考国外资料的同时,应该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工作,融入具有民族教育特色的内容和先进的教育教学评价理论,发挥网络教学的特色,使之更适合评价我们自己的网络课程。
参考文献:
1.《网络课程的评估》http://www.cmr.com.cn/jusy/jusy-last/1314003206.htm
2.《E-Learning Certification Standards》 Lynette Gilliswww.workflow.ecc-astdinstitute.org
3.《A Framework for Pedagogical Evaluation of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Sandy Britain & Oleg Liber www.jtap.ac.uk/reports/htm/jtap-041.html
4.《Quality On The Line》 The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NEA) and Blackboard Inc.
5.《Evaluation of a Web-Based Course》 Karen Moenkhaus & Robyn Rodgers 《Technology & Distance Education》
6.《Student Evaluation of Web-Based Instruction》Dwayne Harapnuik & T.Craig Montgomerie
7.《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资源开发标准(征求意见稿)》 国家教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