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专题 > 学生减负
减负路上要跨几道坎
2013-10-15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家长:奥数班上与不上,升学就在那里  

  “你不去补习,但是人家要补,这样就拉开距离了,升学压力就太大了,减负在这种条件下咋能真正落实呢?”  

  今年中秋和国庆节两个假期,从记者对郑州市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调查了解情况看,除去举家外出自驾游的孩子之外,10天假期真正“玩”的时间不超过3天的孩子占了五成以上。就是说,中秋的3天假,只给孩子1天玩的时间,国庆7天假,则奢侈地给了孩子2天自由。  

  郑州市某实验学校初中一年级学生浩浩半是抱怨半是后怕地告诉记者,他之所以能够来到这所同学们都十分向往的中学上学,得益于他暑假的“恶补”:暑假期间,他补习语文花费25天,其中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作文各占一星期;补习数学花费20天,其中数学课本复习10天,奥数补习10天。  

  “不是说教育部已经明令禁止中小学生上奥数班,并且规定到2014年高考试卷也不得再出涉及奥数方面的试题吗?”记者问浩浩妈妈。  

  浩浩的妈妈顾女士一本正经地告诉记者:“不让上补习班?不让上奥数课?国家说义务教育阶段升学不准考试,为什么孩子小升初还要考试,并且报名2000多只录取400人呢?为什么第401名只差2分就要托关系写条子,凭着面子还得交1.8万元才能上名校呢?俺家浩浩牺牲一个暑假的时间上补习班,虽说花费几千元钱,可是不求人,不丢面子,体体面面地不花钱上了名校,你说哪个划算?”浩浩妈妈意味深长地一声叹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啊!”    

  “减负,让孩子玩?素质教育,让孩子在玩中长见识?可能吗?”孩子在郑州市一所重点初中读书的刘先生直言不讳地说:“中国的国情是什么?考场上见高低!从古代延续下来的科举制,到我们经过改良的考试制度,还不是一张试卷定乾坤?”  

  今年就读小学六年级的少年李华,明年将升入初中。李华在班上是学习委员,成绩稳居前三名。对于是否让孩子进补习班的问题,李华的妈妈犹豫了几天之后,还是选择了上。她认为,升学体制不改革,国家的用人制度不改革,减负难以真正落到实处,“你不去补习,但是人家要补,这样就拉开距离了,升学压力就太大了,减负在这种条件下咋能真正落实呢?”  

  校长:作业留与不留,观念就在那里  

  这几年,不断有家长直接找校长告老师的状,理由就是老师不布置家庭作业。有家长甚至认为,这是老师不负责任的具体表现。  

  郑州市一位知名小学校长在谈到中小学生减负问题时告诉记者,在他们学校,不布置作业也不影响班级成绩的老师能够获得奖励。但对于这项政策,不少家长却不适应,就算学校不布置作业,家长也会要求学生在家写作业。这几年,不断有家长直接找他告老师的状,理由就是老师不布置家庭作业。有家长甚至认为,这是老师不负责任的具体表现。当然,“孩子放学后不做作业做什么”也是不少家长告状的理由。这位校长认为,虽然减负政策实施没有问题,但如果升学制度不变,社会的用人制度不变,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最近,一则“八成小学生上补习班,我能咋办”的微博,道出了生活在大都市里的家长们的无奈。这些人到中年的家长,自己已经切身体会到了竞争的公平性与残酷性,因为他们正是通过一轮又一轮的竞争与角逐,才走出了农村,摆脱了贫困,他们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教育、支持孩子延续自己成功的道路。“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是他们唯一的制胜武器。  

  面对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他们乐意,并且根本听不进孩子苦啊累啊的哭诉,因为他们小时候也向自己的父母哭过叫过,实践证明那是“苦了一阵子,受用一辈子”。诗人蓝蓝,本名胡兰兰,是河南籍著名诗人。她最近由于在微博上发出了直指应试教育的《致教育部的一封公开信》而受到颇高的关注度,她提出的十条建议,其实不少也和教育部的“减负十条”不谋而合,但是持不同意见的家长仍然不在少数。  

  “咱可别听他们瞎掰!”刚刚退休的煤矿工人曹战胜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教育他想为孙子减负的儿子:“张铁生的‘白卷英雄’,张玉琴的‘不学ABC,照当接班人’,已经害惨我们啦!我要是当初别听他们的话,稍加用功地读点儿书,咋着也会考上大学当个干部吧?他们害得你爹下了一辈子煤窑!”儿子想让报奥数班的孙子退出来,好让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有益活动,刚刚动了这么一个念头,当即便被老爹一顿斥责。  

  河南教育学院的一位教授则认为,大环境对学校有要求,学校对老师有考核,家长便在大环境下表现得十分矛盾:既心疼孩子学习太累,又不想让孩子落后于他人,于是便把所有的压力都转嫁给了孩子。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 【页面纠错

 

  延伸阅读
· 北京再发减负通知对义务教育考试测试进行规范
· 小学生书包最重7.8公斤 减负到底减了谁
· 小学生减负邀请家长来参与
· 让教育减负从“不背书包”开始
· 各省学生作业量排行榜揭学生痛处 越减负越重负
· 幼儿教育也要“减负”
· 厦门明年中考五科试卷将有调整 助力减负
· 语文教学 更快乐 金牛区试点“减负”
· 学前机构禁授小学教材 引发家长起跑线上的纠结
· 家庭作业不用签字 武汉武昌实验小学给家长“松绑”
  投稿
  诚邀合作
 010-62603942、62603049
  邮箱:
  liufang#cernet.com
  wangshuang#cernet.com
       >>详情点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
·教育部部署寒假工作 ...
·教育部要求落实教师...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专...
  教育黄页
·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导航
·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
·中国教育网络
·中国大学教学
·EDU免费精华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