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长看法
学生作业不应一刀切
目前,北京只要求一二年级不留作业。对于教育部将范围扩大到三年级。石景山区实验小学校长叶艳表示,给不给小学生留作业及规定时间不应一刀切。每个学生都有差异,掌握知识也不同。学校不留作业家长也可能课外留。
叶艳表示,对于三年级学生,30分钟以内的作业是可以接受的,这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为次日课程做准备。叶艳说,新学年刚开学就有很多家长表达了对不留作业的焦虑。对于老师来说,也希望教育部门能够明确界定作业的概念。“让学生搜集信息、探究、搜集资料是不是作业?不留什么样的作业,要界定清楚”。叶艳认为,应该实行分层次的配餐式作业,对不同的学生分配不一样的作业。
针对英语考试的变化,叶艳表示,小学不统考英语,但是小升初的时候还是会考到。考试本身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手段,了解学生获取知识的程度,如果没有这种方式,除非小升初不考试,否则也难以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
□专家观点
储朝晖:责权仍不明换汤不换药
针对“减负十规”二次修改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这次修改仍未分清学校的责权。储朝晖认为,作业问题不该由教育部来定,作业时间也难统一操控,这已超越了行政范围。
但储朝晖认同英语不再全校统考。他说,小学英语教学多年来饱受争议,有的孩子从小学英语,结果英语没学好,汉语也没学好,所以不应把小学英语看得过重。针对删去问责责任人,变为严格追责,储朝晖表示,学生负担重最该问责的是教育部。
对于修改后的“减负十规”,储朝晖认为是换汤不换药,应该将专业权力与行政责任划分区别开来。否则就是将责任主体虚化,最终就是谁都不负责任。
钟祖荣:调整应更细可操作性强
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钟祖荣则认为,修改后的减负规定更贴近实际,可操作性也增强了。特别是留作业问题,对北京来说应定得更细。可以将作业分为一、二年级可以不留;三、四年级留适当作业,时间半小时至一小时;而五、六年级属高年级,受小升初影响,作业时间在1个半小时内为佳。钟祖荣表示,对于作业问题,教育部应多听听一线教师和家长意见,了解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但是相比最初的减负规定,已经有了进步。
对于此次对直接向责任人追责的内容调整,他认为,可能是考虑到不好操作进行的调整。特别是责任不好认定,规定得宽泛些,不那么具体。他同时表示,对减负应该有相应的监管机制,对加重学生负担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京华时报记者郭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