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如何成为孩子的“阅读点灯人”?
“能不能在书展的童书馆贴上‘父母免进’,让孩子们自由自在地享受阅读?”正在举办的2011上海书展上,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语出惊人。
钱文忠说,他经常在书店看到一个现象,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书时,一旁的父母横加干涉,“这种不要看,那本书有什么好看的?”钱文忠认为,缺乏阅读常识和品味的父母只能损害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
钱文忠的“激进建议”引出了一个沉重的话题:父母,如何成为孩子合格的“阅读点灯人”?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焦扬在2011上海书展上参加中福会出版社组织的“儿童阅读营”活动时,对孩子们回忆说,自己小时候喜欢阅读《儿童时代》杂志、童话和民间故事,还在父母的指导下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一生中都受益匪浅。
焦扬还为孩子们朗诵了一首题为《书,怎么读》的诗歌。当孩子问“书,该怎么读”时,焦扬回答说,“就这样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一页一页地读,很简单。”
多年来从事儿童阅读推广的梅子涵说,好的父母应该称为是孩子的“阅读点灯人”,能激发孩子对于读书的兴趣,能分辨好的童书和坏的读物,还能以符合孩子兴趣的方式向孩子推荐。
但其中关键是,父母本身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品味,能够从童书的海洋中选取精华,“有些童书可以让孩子一辈子受益,大部分却只能让孩子笑一笑。”
台湾“故事妈妈”陈鸿鸣也建议说,家长要跟孩子一起回归阅读,“孩子往往有一种这样的心理——你都不读,我为什么要读。因此,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们首先要自己看过书,然后与孩子就书里的故事或内容展开交流”。
而在选择什么样的读物方面,与钱文忠的观点相似,台湾儿童阅读推广人方素珍也认为,父母要给孩子建议,但不要代为选择,应该让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书,这样他们才会百读不厌。
学者易中天则认为,父母要带领孩子多读一点“无用之书”,减少一些功利性的阅读。其实,看似无实际功效、但是富含智慧、趣味盎然的无用阅读,往往能为成长提供更丰富质朴的养料。
(记者 孙丽萍、许晓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