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案例
小学新生一周一节京剧课
9月1日开学后,史家小学分校小学一年级的课表里将增加“京剧”课程,京剧课的老师全部来自中国戏曲学院的专业教师。
据史家小学分校校长高满洪介绍,中国戏曲学院向学校提供了20多个门类的课程,最后学校选了4个学科纳入到学生课表里,包括京剧欣赏、京剧操和京剧试唱等。“现在毕竟还处于试验阶段,所以没敢选太多的科目。”高满洪说,新学期将保证小学一年级每个班一周一节京剧课。
另外,学校还将利用下午3点半到5点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京剧科目。“这个时间,学生就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科目或者是一些有提高的内容。”
“学京剧不仅仅是让学生唱几个片段,”高满洪说,京剧作为中国的文化精髓,对学生在审美、乐感、自信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高满洪说,为了给学生营造环境,今后打算把学校原有的3D影院打造成京剧剧场,让每个孩子一进影院就能感受到京剧的艺术氛围。
高满洪说,这次跟中国戏曲学院合作,不光是让老师们教学生唱戏,还希望把该项目作为一个课题,通过一个学期的试验,看看艺术教育到底对孩子的行为成长、学业有什么样的影响。
希望通过一个学期的试验,看看艺术教育到底对孩子的行为成长、学业有什么样的影响。 ——史家小学分校校长高满洪
第一节课我得先让孩子们对我的课产生兴趣,我会拿一些京剧的头饰和服饰、漫画的京剧人物教学生认识京剧的行当。 ——中国戏曲学院戏曲形体教师张白
对话
学校派出100位老师
●姚志强,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教育部主任
新京报:此次学校派出的100位老师主要来自哪里?
姚志强(以下简称姚):100位老师中,大约有35位是有高级职称的老师,21位是有中级职称的老师,由学校在职在编和离退休老师组成。另外还有一些大四学生和研究生,以及各个院团退休的老师。
新京报:这些老师有什么特点?
姚:上课的老师主要是以老生和青衣为主,因为是给小学一年级学生上课,还是以打基础为主。但是在课后的社团里,则包含了所有行当的老师。
新京报:上课有相应的教材吗?
姚:我们学校研发了一套教材,但这套教材目前仅提供给老师参考。我们要求老师自己撰写教案和教材,以他们的教案和教材为准。每位老师的教案和教材在暑假期间经过了多次的修改,目前来看,效果还不错。
新京报:课时安排以及授课内容今后是否会进行调整?
姚:京剧进课堂也做了几年了,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但这次把京剧纳入校本课程,要求非常高。所以,我们现在也是尝试性地做一些工作,下学期,肯定会做很多调整。比如在师资上,会选择那些教学受欢迎的老师多兼任几个学校的课程。
另外,经过实践,这么多老师的教材最后会汇总成一种,并最终出台一部适合学生的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