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年的灾后重建,1000多个日日夜夜,灾区师生不会忘记,这份“灾后重建成绩单”的背后,凝聚的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北川中学、什邡七一中学、映秀小学、东汽八一中学、汉旺温州加园栋梁中学、武都中新友谊小学……在这些新落成的学校门前,一个个海内外华人的名字、一个个爱心企业的善举,不时闪现在眼前;在这些新校园的许多走廊或办公室、会议室的显眼处,总能看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前往灾区指导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大幅照片。
连日来,当记者再次踏上红白镇、汉旺镇、北川、映秀等极重灾区的土地时,“感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永远铭记党和政府恩情”的条幅,挂满了各个新落成的居民小区、学校和医院。
3年的艰难重建,灾区的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师生都在灾难中坚强走向重生,每一个曾受过伤的心灵得以平复。
震后,针对学生全寄宿的新特点,红白中心小学调整了过去的教育教学方式。主题班会上,老师退出了“讲台”,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眼睛捕捉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现身说法,提出各种解决办法和建议。新建的绵竹市七一西街小学,校园设施设备完善后,学校不仅组建了师生书法、美术、读书小组、合唱团,而且改变了过去体育器材每天入库的做法,在操场上为每类体育器材分别搭建了一个开放式的彩色小木屋,供孩子们随意取用。
曾经的伤已然抚平,曾经的痛正在愈合。如今,映秀小学的刘忠能老师不仅重新组合了家庭,而且妻子半年前刚产下了一个大胖小子;红白中心学校教师李庭芳去年六一,也顺利产下一个结实的男宝宝……
这些小天使的降临,使这些家庭重获新生。这是灾区从悲壮走向重生的力量!
记者 柯进 《四川教育导报》记者 李益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