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教育网讯 一些偏远地区如何实现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如何因地制宜的推行改革?一些地区如何长期推广某项教育制度?……地方教育制度改革的源动力在哪?教育改革,靠的是人还是制度?12月4日上午,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主办的“教育改革,靠的是什么”媒体访谈会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该访谈会是“第二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高峰论坛”系列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王峰、中央教科所研究院储朝晖、山东省招远市教育局副局长孙宝健、四川南江县教育局局长黄显岳、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职成教科袁怡出席访谈会,畅谈地方教育改革相关话题并回答记者提问。

王峰(左)、储朝晖(中)、孙宝健(右)
相关报道:《地方教育制度创新研究报告》在京发布
相关报道:第二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
相关报道:第二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获奖名单
相关报道:《地方教育制度创新研究报告》全文
点击下面播放器收听访谈会音频:
山东招远市实施中考100%指标到校,23年坚持不变,促进了招远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也因为招远在20多年前就开始注意到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被成为“素质教育的源头”,得到过李岚清的肯定。访谈会上,孙局长重点介绍了“中考100%指标到校”的实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对策、效果等。

黄显岳(左)、袁 怡(右)
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引起了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的重视。在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中,海曙区教育局发现外来务工人员作为宁波的新市民,也需要相应的教育培训,以便更好地适应城市的生活。之后,海曙区教育局开展了新市民素质提升工程,推进了社区教育的新发展。袁怡在访谈会上重点介绍了海曙区社区教育方面的经验。

储朝晖(左)、孙宝健(中)、黄显岳(右)

黄显岳
四川南江县教育局黄显岳局长介绍了南江改革中小学校长选拨制度的相关情况。中小学校长对一个学校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决定作用。在中小学校长的选拨上,黄局长放权给学校,通过学校推荐、自荐等报名,然后通过统一考试,通过考试的候选人再经过学校师生投票、家长投票,最后产生校长人选。黄局长表示校长应该职业化、专业化,不能让不懂教育的人任职中小学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