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改革
考试不计分 无分数评价掀起山东教育改革风暴
2008-03-31    张晓晶

字体大小:

  2007年末,一股前所未有的教育改革风暴从山东刮起。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减负,高中强制取消加班加点假期补课等拼体力的做法,同时出台中考和高考的配套改革措施。改革力度之大,措施之配套,覆盖面之广,不仅在全省学生家长老师中间引起了震动,也引起了国内教育界的高度关注。

  日常考试不计分,期末考试不统考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儿,也是老师的命根儿。”济南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初中老师说。目前中小学教育中考试太多、太滥,周考、月考、期中考,每次考试都要打分,甚至排名,期末考试在一定范围内统考,又成为学校之间、老师之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一所学校、每一个老师都不愿意落在后面,只能加班加点,学生学习负担只能层层加码。” 她说。

  山东正是抓住了这个要害,力图从根本上打断这根恶性循环的分数链,一个办法就是日常考试不打分,实行无分数评价,只用A、B、C、D几个等级来表示结果。张志勇说,日常考试分分计较,把学生和家长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了学生每次考试能得多少分数上,而忽视了对知识的掌握。实行无分数评价就是为了使中小学的日常考试能回归诊断性评价的本来面目,控制过于张扬分数给学生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另一个办法是打破学校之间竞争排名的基础,严格考试管理,不组织、不参加未经市级以上教育部门批准的各种统考、联考或其他竞赛、考级活动。中小学校、班级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允许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同时,规定不以考试成绩给教师排名次,把老师从竞争的压力中解放出来。教育部门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来评价教育的做法,逐步建立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多元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在改变考试评价制度的基础上,规范学生作业量和学习时间,减少重复性的知识训练,增加实践性、自主性的学习内容,“一加一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中考改革将启动全新的高中招生制度

  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山东将实行中考改革。从2008年秋季开学起,初一学生实行学业考试,2010年启动全新的高中招生制度,即:以初中学业考试取代升学考试;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依据录取新生取代单纯以中考成绩为依据录取新生;将普通高中特别是优质高中招生指标的半数以上分配到初中学校,同时继续推行多种方式录取新生;进一步扩大高中招生自主权。这样,就把过去中考只看一次性成绩变成对初中三年成绩的评价;把过去的学业成绩考核为主变成对学生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的考核,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唐汉卫认为,这些年素质教育实施起来一直阻力重重,现行的评价体系是一个瓶颈因素。每个学生各有不同,用分数一元标准来评价只能抹杀学生个性,中考改革为学生多元化发展提供了一座立交桥。

  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改革后高中选拔人才的方式将更丰富,初中培养人才也可以校本化,因校制宜。同时,新的高中招生模式也有利于充分利用教育资源,避免名校盲目膨胀。

  高考成绩不公布,严禁炒作升学率

  每年高考之后,学校之间、市地之间都会上演一场分数大战,考上北大、清华的人数、考上一本的人数都会成为较量的主要指标。为了提高升学率,一些市地、学校一切围绕高考转,有的甚至提出“抓高考要抓出血来”这样血淋淋的口号。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说,高中应试教育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现在高中教育陷入了加班加点的恶性循环之中。高中教育不能再靠升学率“一俊遮百丑”,应该有全面而多元的价值追求,要引导学校从拼体力向拼育人转变。

  为了制止各地对高考升学率的恶性竞争,山东规定今年高考后省招考院不得将考生个人成绩提供给各市地教育部门,禁止有关高考录取数量的考核、奖励与公布,从根本上解决各地存在的炒作升学率问题。

  山东推进高中素质教育的第一步是制止学校节假日、周末补课。2007年寒假,山东省教育厅在暗访中发现四所学校违规组织学生补课,四名校长分别受到行政警告处分,大多数学校师生度过了一个完整的寒假。最近,教育厅督查组又分赴各市各校对双休日放假情况进行暗访,又有四所学校因周日组织自习受到处分。

  山东省淄博市教科所副所长魏耕祥认为,如果今年高考后能够切实遏制各地对高考升学率的竞争,抓住不公布高考成绩这个牛鼻子,市地、区县教育局、学校失去了攀比、追风的原动力,就会对高中学校形成一个良好的导向,引导学校从升学率的竞争转向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上来。

      (来源:经济参考报)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 【页面纠错

 

  延伸阅读
· 聚智堂名师教育:素质教育打造新一代优质人
· 北京垂杨柳小学构建“全员育人”素质教育模式
· 素质教育开放周 可否“错峰”举办?
· 解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 莲湖举办中小学素质教育成果展
· 新版学生体测标准下月起实施
· 评论:扎堆补体育是错位的素质教育
· 评论:素质教育的务实抓手
· 瑞安:一小学用平时表现和“才艺秀”代替期末考
· 特色“小马”拉起素质教育“大车”
  投稿
  诚邀合作
 010-62603942、62603049
  邮箱:
  liufang#cernet.com
  wangshuang#cernet.com
       >>详情点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
·教育部部署寒假工作 ...
·教育部要求落实教师...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专...
  教育黄页
·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导航
·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
·中国教育网络
·中国大学教学
·EDU免费精华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