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希望 娃娃的未来更精彩
入园人数增加,教师数量增加,新建幼儿园增多。农村孩子无园上,城市孩子入园难、入园贵……“政府责任”带来了破解难题新机遇
两个约50厘米高的小拱桥跨在一条S形的小河上,河水中不时有小鱼游过;小河旁,三四个小蘑菇屋不经意地露出色彩斑斓的“大伞帽”;教室内到处张贴、摆放着师生的手工作品……
这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一所农村幼儿园的景象。牧民的娃娃也能上幼儿园,这是以前他们从来不敢想的。
社会经济发展越快,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就越高。学前教育以其重要性和特殊性,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和期待,党和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重视学前教育”,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学前教育单列一章,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并首次表示学前教育是政府的责任。
这些目标和要求,预示着我国学前教育正在步入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春天。到2009年,全国幼儿园共有13.8万所,在园儿童2657.8万人,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总数为112.78万人。
与这组数据对应的是,在农村地区,孩子“无园可上”的状况正在逐渐改变;在城市,“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正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即将得到治理和改善。作为普惠性的教育资源,学前教育正在惠及千万个普通家庭和孩子。
以扎兰屯为例,这个位于大兴安岭脚下,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县级市,是内蒙古最后一批“两基”达标旗县之一,却在短短几年间,实现了“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正规的幼儿教育”的目标。
扎兰屯市并非个案。在党中央的正确决策下,各地都把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作为发展基础教育的重头戏和基础工程。
辽宁省建立了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积极落实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加大财政投入,设立农村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快速发展计划,加快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
河北省把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与巩固义务教育统筹考虑,坚持以公办为主、以公办教师为主、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办园体制和投入体制,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资源举办学前教育,加快农村学前教育普及步伐。
上海、浙江等地积极扶持和规范民办幼儿园,在严格对民办幼儿园的准入、收费和质量等方面管理的同时,通过划拨生均经费、免费教师培训等扶持措施,提高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
目前,全国大多数省区市都制定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相关配套文件,将学前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规划,纳入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幼儿教师编制和待遇问题,加强农村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和幼儿园教育质量。学前教育公平也得到更多重视。上海、天津、浙江、江苏等地,对城乡低收入人群、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残障儿童等弱势群体入园进行资助,推进学前教育公平。
娃娃们承载着家庭的新希望、国家的新希望,他们的未来将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