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 | 科研发展 | 科研应用 |  科研平台 | 专题首页

   目前,我国高校对科研信息化工作的发展空前重视,无论是决策者还是实际使用者都希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科技资源交流、汇集与共享,变革传统的科研组织与活动模式,使信息化成为推动高校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科研活动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为此,很多综合性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的一些科研院所开始关注以信息技术带动科研创新的价值,在不同领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通过对这些成功案例的学习和借鉴,将为我国高校科研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助力。

科研信息化的“三个突破口”

  • 转变科研管理观念、从机制建设上给科研信息化提供保障。
  • 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学科交叉,实现科研与技术的发展。
  • 打破限制、加强协作、建立平台,促进人才培养。

热门趋势:信息化促高校科研发展成重要手段

e-Science推动科研模式创新

  当前高校面临的挑战之一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数据资源持续增长问题。科研活动所产生的海量数据结果,使数据资源的保有量日益增长。另外数据内容覆盖的学科范围不断扩大,参与数据贡献的单位日益增多,也使得开发新的方法、构建和管理科学数据集和数据流成为当前科研信息化发展的重大任务和技术关键之一。海量数据的生成,是信息化科研的主要特点之一,这些数据具有多样性、数据量大小和数据复杂性等多种特质。近年来,我国高校科研信息化发展与应用广泛而迅速,数据密集型和数据驱动型科研方式不断涌现,使得如何做好数据的采集和存储,管理好数据的访问和使用,成为高校科研信息化的关键。【详情】

各方谈高校科研信息化发展

 

袁成琛:科研信息化的三个突破口

 

李志民:为现代科学创新建立大舞台

曾艳:IIU促实验室资源共享

助互联网应用创新

什么是科研信息化?

科研信息化的产生

   科研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科技资源交流、汇集与共享、变革科研组织与活动模式、推动科技转型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正在引发二十一世纪科学与工程的变革。【详情】

科研信息化的内涵

 e-Science的实质就是“科学研究的信息化”,是信息时代中科学研究环境和科学研究活动的典型体现。【详情】

科研信息化的意义

 e-Science使得一种崭新的从事科研活动的方法和模式成为可能,这包括全球性的、跨学科的、大规模科研合作,跨越时间、空间、物理障碍的资源共享与协同工作,等等。【详情】

调查显示:科研服务信息化支持仍很薄弱

调查结果一:26.87%高校建科研交流协作平台

  从发展趋势看,科研信息应用也慢慢凸显“协作”、“知识共享与管理”的特性。调研数据表明,各高校日益重视科研信息数据的共享, 26.87%的学校建立了科研项目交流协作平台,22.27%的学校已提供科研知识共享平台服务(主要指各类研究数据等资源共享)。可以看到,目前对科研的支持还仅仅停留在科研信息发布、科研项目管理层面,对科研服务的信息化支持还是很薄弱的。也能看到,有一些职业技术学院也建立了科研项目的协作交流平台。【详情】

 

图1 建立科研项目协作交流平台的学校(学校分类)

 

图2 建立科研项目协作交流平台的学校(地区分类)

   在985/211高校、普通高校、高职高专三类学校中,已经建立科研项目协作交流平台的学校比例分别为35.29%,31.17%,13.01%。华南地区只有10.71%学校建立了平台,为比率最低的地区。

 

图3 建立科研知识共享平台的学校(学校分类)

 

图4 建立科研知识共享平台的学校(地区分类)

调查结果二:27.53%高校建仪器设备共享服务体系

  在仪器共享方面,大部分学校提供校内仪器的共享服务,有27.53%的学校表示“建立起了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服务体系(分析测试平台)和相应的政策机制”,问及“学校仪器设备校内共享服务是否收费”时,56.39%的学校表示是免费,由学校补贴运行。【详情】

 

图5 建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服务体系和相应政策机构

(学校分类)

 

图6 建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服务体系和相应政策机构

(地区分类)

  在985/211高校、普通高校、高职高专三类 学校中,已经建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服务体系(分析测试平台)和相应的政策机制的学校比例分别为51.76%,27.71%,9.76%。华南、华东、华中地区建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体系(分析测试平台)和相应的政策机制的学校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35.71%,31.97%,31.67%。

 

图7 仪器设备校内共享服务的收费(学校分类)

 

图8 仪器设备校内共享服务的收费(地区分类)

 

图9 仪器设备开展校外服务(学校分类)

 

图10 仪器设备开展校外服务(地区分类)

  仪器设备开展校外服务的状况,48.24%的985/211高校提供了校外服务,普通高校最低,只有29.00%。东北(18.75%)和西北(17.95%)地区的学校比率相对较低。

 

图11 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所需使用的网络化信息

管理系统(学校分类)

 

图12 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所需使用的网络化

信息管理系统(地区分类)

科研共享

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联合实验室在京启动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由众多企业支持、中央电化教育馆牵头实施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联合实验室日前在京启动。联合实验室将用2至3年时间,建成覆盖全国中小学、相对完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在启动仪式上,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王晓芜介绍说,联合实验室将利用和发挥信息科技的优势和最新成果,为教育信息化提供均衡、高效、质优而低成本的“网络化”、“一站式”技术支持服务、【详情】

高校科研基础设施与装备条件区域平台建设

  高校科研基础设施与装备条件区域共享平台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它是利用现有的分布在各个单位的仪器设备,实验室和科研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在一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下,将其建设成为一个能够充分发挥现有的硬件资源作用的,为一定区域内的社会提供科研基础条件和信息的大平台。由于该平台涉及的设备资源、实验室资源、人力资源、软件建设和制度法规建设分属不同的社会分工部门,给体制的建设和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所以按照科学的理论建设和管理这一系统就显得十分必要。【详情】

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西南大学

  重庆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资源共享服务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依托西南大学12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拥有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原子吸收光谱、飞行时间质谱仪、3100型遗传分析仪等单价5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施20多台(套),单价10万元以上仪器设施80多台(套),入网仪器59台(套),设备价值4000余万元,在农业、畜牧业、生物学、环境保护、食品营养和安全分析等方面,形成了设施较为完备的科学研究基础平台。【详情】

重庆市建成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

整合全市70家单位、1330台(套)、价值达11.5亿余元的科学仪器设备———重庆市已建成中国最大省市级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并在中国国内率先开通仪器动态监控及远程共享功能。

  打开重庆市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的网站(www.csts.net.cn),全市70家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的总价值达11.5亿余元,生物医药、汽车摩托车、道路交通等领域的1330台(套)仪器尽收眼底。通过查询,你就能知道这之中的哪些仪器是你需要的。随后,你就能带着自己的项目,就近进行科研开发以及产品技术的检测了。【详情】

清华大学和IBM启动“清水计算”网格研究项目

华大学与IBM公司日前正式启动了全球网格大同盟“清水计算”研究项目。该项目旨在利用先进的物理水资源过滤处理技术,解决中国大规模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存在着的诸多水资源污染管理问题。而IBM全球网格大同盟(WCG)项目免费提供的强大计算能力,将有力地支持该项目中污染水处理过程的数字模拟,帮助研究人员深入地洞悉如何提高海(污)水淡化效率,开发出更加节能高效的水过滤设备。【详情】

天津大学与曙光公司共建云计算中心

。“天津大学云计算中心”是曙光公司与天津高校合作共建的首个云计算中心。据悉,双方在此次合作过程中还将进一步探讨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教学就业、企业发展的双赢。天津大学副校长冯亚青、曙光公司副总裁张岳平一行、先特公司董事长李永东一行出席了会议。【详情】

探索案例:科研信息化平台建设介绍

一、武汉大学:大平台服务大数据共享

  大数据量运算科学研究为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验基地。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培养创新人才体系的重点,也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大数据量运算科学研究将提供一个大型的互联网环境来开展技术的应用实验和创新实验,为高端网络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而发挥武汉大学在教学和科研领域的聚散、辐射作用,使得一些创新的成果能够率先在平台上进行很好的验证,然后再实现产业化应用,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详情】

二、北京工业大学:高性能云平台服务学科交叉

  作为北京北京市的科技条件平台,参加并融入到“北京云计算产业战略”中,依托北工大云计算试验平台,完成北京市经济建设与信息化委员会的研究课题,研究政务云的技术架构、实现技术和管理模式,为北京市政务云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技术依据。与北京市科技研究院合作,和北京计算中心实现互联互通,实现区域内的资源共享,共同打造“北京工业云。”【详情】

三、河海大学:水文模拟预警新平台

   最初构建水文模拟与公共信息资源平台,是为河海大学水文学科的老师提供水文数学模型等研究方向提供模拟以及数据存储的服务平台,在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实验室建设过程中,逐渐发现对于相关不同研究方向用户的共同需求,科学数据的共享的必要性,从而搭建此平台。【详情】

四、“一人一密、一站一密”保护密码安全

   

  如何结合工具在服务器端保护用户的密码信息呢?近年来密码泄漏的事件屡出不穷,仅见诸报道的就包括了索尼、花旗银行这样的大型国际企业。表1摘自安天实验室的一份报告,列出了近年来的密码事件受害者。

  从中可以看出,数据库失窃已成为网站的常态。这些公布出的数据还只是冰山一角。但数据库失窃并不意味着用户和密码信息的立刻泄漏,从加密学的理论上说,实用的加密算法并不一定是不可破解的算法,而是让破解者需要的资源(计算能力与时间超过了破解者能忍受的限度,从而使破解者放弃破解的努力。

【详情】

成功应用案例

科研信息化在青海湖联合科研基地建设中的运用

  “青海湖区域重要野生鸟类资源及疫病监测与风险评估研究e-Science应用”是一项交叉多种学科的研究及应用平台,呈现科研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紧密结合的特征。【详情】

虚拟天文台的理念、设计与应用

 虚拟天文台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全球范围内的研究资源无缝透明地连接在一起形成的数据密集型网络化天文研究与科普教育平台。虚拟天文台将极大地加速科研步伐,改变传统的科研方式【详情】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1994-2011 CERNIC,CERNET 京ICP备020072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staff.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