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中国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1-01-14

中国石油大学3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56项(人)。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30项,其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3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46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73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31项、二等奖239项;授予5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红红、杨朝合、张建芳等完成的“提高轻质油品收率的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新技术”,由戴彩丽、冯其红、赵福麟等完成的“高含水油田优势通道定量描述与调控技术及工业化应用”,由姚军等完成的“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非线性渗流理论和开发方法及其工业化应用”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提高轻质油品收率的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新技术”属于新型炼油工艺技术,旨在提高石油资源的利用率,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催化裂化是国内外最主要的重油轻质化工艺过程,目前我国催化裂化加工能力超过1.3亿吨/年,轻质油收率每提高1.0个百分点,每年将增产130万吨轻质油品,相当于增加一个中小型油田。因此,催化裂化技术进步对促进世界炼油技术发展和满足国家需求意义重大。在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一系列课题的支持下,本项目基于化学反应工程理论,结合模拟计算和实验研究,经过10年攻关,取得催化裂化技术的重大创新与突破。项目研发过程中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发表论文90多篇,其中SCI、EI收录52篇;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建立的高校-研究院-设计院-企业联合攻关体制加速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极大地促进了炼油技术的进步。

  “高含水油田优势通道定量描述与调控技术及工业化应用”属石油、天然气科学技术领域,涉及油藏工程技术、采油工程技术两个学科。1990年以来,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诸多油田企业的连续立项支持下,经过近20年的攻关,以“优势通道的描述及调控理论”为基础,重点研发优势通道调控工艺及配套功能材料,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高含水油田优势通道定量描述与调控技术”,取得系列创新成果。项目在研发过程中,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另申请发明专利6项;已获省部级一等奖4项;发表论文116篇、专著4部,其中国家级35篇,SCI、EI 收录40 篇,国际论文6篇。团队成员获铁人成就铜奖1名,中国青年科技奖1名,孙越崎青年科技奖2名,泰山学者、省青年科技奖、省杰出青年基金1名。培养博士32名、硕士117名,并陆续为各油田企业培训工程技术人员10000余人。 

  “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非线性渗流理论和开发方法及其工业化应用” 属于油气田开发领域,涉及渗流力学和油藏工程学科。经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技术难度大,创新性强,开发理论和技术方面都获得根本性突破,取得了原创性成果,实现了特低渗透油田的有效动用和高效开发。属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动了油气田开发技术的进步。”该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29篇,三大检索收录57篇。他引次数457次,出版专著10部,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公开2项,受理1项,获实用新型专利9项。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3项。培养博士后6名、博士27名、省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人。成果在吐哈、大庆、胜利油田工业化应用,经济效益巨大。该项理论方法和技术推动了特低渗透油田的高效开发,应用前景广阔,提升了我国开发技术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社会效益重大。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