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2014职教盘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2015-01-09 18:44   ·上海高院:复旦投毒案终审维持死刑判决 2015-01-08 10:35   ·复旦投毒案二审宣判 受害人父亲望维持死刑判决 2015-01-08 10:04   ·川大今年停招8个项目的艺术特长生 2015-01-08 09:55   ·山东大学两名校领导被学校官网“除名” 2015-01-08 09:52   ·浙江高校5年76人因职务犯罪被查 涉招生等多环节 2015-01-08 09:50  
 当前位置: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浙江高校5年76人因职务犯罪被查 涉招生等多环节
2015-01-08    法制日报

字体大小:

  科研经费管理易出问题

  国家近些年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科研院所科研项目数量不断增长,课题经费也迅速增加。科研经费今非昔比,动辄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科研经费管理容易出问题,又容易被人忽视。

  浙江大学水环境研究院原院长陈某贪污案就涉及到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问题。陈某是我国环境科学领域专家,利用作为某国家专项课题总负责人的便利,他采取开具虚假发票、虚列支出、利用虚假合同、编制虚假账目等手段,套取并侵吞科研经费共计945万余元。

  科研经费的正常使用与贪污、挪用公款罪的界限,是备受关注又非常敏感的问题。不少高校教师反映,科研经费申请难,申请到手后使用更难,稍有不慎还容易触及法律底线。正常的发票报销与贪污、挪用的界限在哪里?正常学术使用经费的边界在哪里?

  结合检察机关办案实践,顾雪飞分析说,通常有三个把握标准:一是看当事人主观上是否有非法占有或非法占用科研经费的目的。科研经费是用于搞研究、搞科研的,如果当事人主观上想把这些经费侵吞、挪用到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关联单位,用于谋取个人私利或者个人的经营活动,那么从法律意义上讲,当事人就可能有非法占有或非法占用的目的;二是看当事人是否采取了一些非法手段贪污、挪用公款。比如是否采用了虚假的发票报销、是否采取编造虚假合同、编制虚假账目的手段来转移、套取科研经费,如果只是普通的扩大经费用途,多报销一些真实的书费、车票、用餐费发票,这种情况检察机关一般不会追究刑事责任,顶多是违纪问题,但故意使用虚假发票报销,这就可能涉及贪污或挪用公款罪;三是贪污、挪用的数额和情节。刑法是惩治严重违法行为的,就贪污、挪用公款行为构罪和立案的标准,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都有明确的规定,数额是基本的标准,当然也要考虑其他情节。

  “科研经费管理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工程。”顾雪飞建议,深化科研领域改革刻不容缓,涉及到科研项目立项、审批、经费使用、监管责任等权力都应装进制度的笼子里,以实现刚性的法律约束和制裁。

  涉案人员法治意识淡薄

  在浙江省检察机关办理的高校职务犯罪案件中,中国计量大学教务处原处长程某受贿案颇为典型:因在采购教材过程中收受回扣,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这名上世纪80年代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案发后追悔莫及,他说,自己缺少法治意识,是个“不折不扣的法盲”。

  据了解,参加工作后,程某只参加过学校组织的两次法制教育,对于仅有的两次法制教育,也未加重视,只是签个到走过场,最终误入歧途,身陷囹圄。

  浙江省检察机关对近年来查处的案件情况进行分析后认为,高校涉案人员虽然普遍拥有高学历、高智商、高情商,但有一个共同弱点,就是法治观念淡薄,对法律规章制度缺乏足够的学习、认识和理解,不能正确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在思想上也存在着各种认识偏差和误区。少数人还把法律知识当作反侦查的手段,明知可能触犯法律底线,依然试图钻法律空子。

  顾雪飞建议,要大力加强对学校教职员工的教育培训力度,通过法治宣传、廉政党课、警示教育等方式进行培训,培养法治意识和廉政意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和廉政观。(本报记者王春 本报通讯员阮家骅)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 【页面纠错

 

  延伸阅读
· 浙五年查处高校职务犯罪76人 涉20多所大学学院
· 浙江一大学老师"微课堂"教学 点名交作业功能俱全
· 浙江高校2014-2015年寒假天数排行榜
· 浙江宁波:高校毕业生购房可享受房款0.75%或1%补贴
·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之浙江省(82所)
· 2014年浙江16高校向欠发达县提供300个一本名额
· 浙江各高校2014年招生章程汇总
· 浙江:今年起高校将可自主评聘教授副教授
· 浙江高校将可自主评聘教授副教授
· 浙江2014年普通高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公告
  投稿
  诚邀合作
 010-62603942、62603049
  邮箱:
  liufang#cernet.com
  wangshuang#cernet.com
       >>详情点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
·教育部部署寒假工作 ...
·教育部要求落实教师...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专...
  教育黄页
·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导航
·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
·中国教育网络
·中国大学教学
·EDU免费精华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