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政策总体实施范围小招生数量少
“首师大从建校至今,师范生一直是免收学费的,这得益于北京市政府给予的大力支持,希望更多的优秀考生能够报考师范类专业,毕业后补充到基础教育中去。”首都师范大学招办主任孙彤介绍说。
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了解到,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和首都体育学院3所北京市属的师范院校,一直都实行师范生免收学费、每月发放生活补助的政策。但是,他们和部属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不一样,前者没有考前、考后的签约要求,也没有支教或去边远山区服务多少年的规定,对他们的要求只有一个:毕业的时候要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去学校或者是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教育机构都行。其实,像北京这样师范专业学生全部实行免费教育的省份,还有新疆、西藏等地。
目前全国有近20个省份启动实施了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但记者采访发现,一些省份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还存在实施范围小、招生数量少、培养类型受限等问题。
大多数省份的免费师范生政策都集中在一两所省属师范院校,且招生数量有限。如上海、河北、山西、江西等地,分别只在上海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和山西师范大学招收免费师范生,而上海师范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每年招收数量仅为200人,山西师范大学为500人。而招生人数相对较多的江西师范大学和四川省,也只招收1000人和2000人,这与各省份每年动辄上万名师范专业毕业生相比,招生总数还是较少。
边疆地区主要以培养双语教师为主,其他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省份多以基础教育为主,中职教育类师范生免费政策或没有、或力度不够大。
地方免费师范生现行招生、培养、就业等政策大多参照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执行,没有根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政策。
究其原因,有专家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地方财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政策执行缺乏强制性,国家层面并没有对各省份实施该项政策提出具体要求,只是提出“部属师大先行试点、地方师范院校跟进”的希望。因此,部分地方跟进实施免费师范教育政策的积极性并不高。
地方高校师范生免费教育需求尤为迫切
记者在部分地方师范类高校采访时了解到,这些院校师范专业中来自农村的学生比例很高,家庭经济条件普遍不好,因此他们对于免费教育的需求也尤为迫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高明华认为,对于考入地方师范院校,尤其是西部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由于个人努力、天赋、家庭条件等各方面的原因,入学的成绩不高,其未来就业的期望值也相应地会低一些。对其中大部分学生来说,可能要在当地寻找就业机会。如果这时政府能够扶持一把,即提供免费教育,那么他们当中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是愿意留在当地做教师的。
辽宁师范大学谭忠印教授也表示:“地方性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更多地走向基层、走向农村,更多地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如果将试点工作推向这些院校,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会收到更好的社会效果。”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赵彦宏认为,在地方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前期一定要做好调研工作。他认为,由于不同地区所需教师数量不同、不同层次的师范院校培养能力的侧重点不同、不同专业学生花费不同,开展师范生免费教育工作之前要进行调研,调研要深入到每一个行政村,掌握每所学校的师生比、教师人数和教师结构,以县为单位进行上报,经省市主管部门汇总,结合各县域具体状况确定所需各学科专业人数,并结合地方师范大学的培养能力确定免费师范生培养名额。还要对地方师范大学各专业的普通师范生的学费、生活费等消费金额进行调研统计,为确定免费师范生应获得的优惠和补助金额提供参考。
此外,部分专家认为,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并非解决当前优秀教师难下基层问题的根本,要让高水平的优秀人才安心在最需要他们的地方从教,还应从提高基层教师职业本身的吸引力入手,通过提高待遇、提高地位等种种措施,调动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积极性。
张敏强也认为,要鼓励大学生到农村任教,留住优秀的农村师资,“国家应努力让在农村当老师与在城里当老师的待遇持平,至少起薪点要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