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围墙,围而不“围”
大学围墙有学问,围而不“围”,让苏新春印象深刻。
“台湾的大学校园都有围墙,也有校卫队,校卫队的名字起得比大陆的要严肃,叫驻警队,可这儿的门卫似乎并不管人。”苏新春说,他去过10多所台湾高校,进出校门从没受到问询,当然更没有被要求出示证件。
推荐阅读:台湾高校首次跨海招收陆生 两岸教学互动
由于喜欢打篮球,到了节假日,苏新春见识了台湾高校的另一番热闹。“在台湾中央大学,到了周六与周日,校园就换成了另一种热闹,到处是三五成群的家庭游场面。有来散步的、观鸟遛狗的、放风筝的、打棒球的……校园全然是一座公园。”
苏新春坦言,刚开始他也犯嘀咕:“为什么市民进校园门卫不管,难道校方不担心安全、不怕财物失窃?卫生怎么办?”后来,打球时,球友答复他说:“我们是纳税人,学校怎么会不让我们进来。”那一刻,苏新春终于明白,原来台湾大学是彻底向社会开放了。
人多粥少,住宿“抽签”
在大陆高校,在学校住宿是天经地义。不过,苏新春发现,在台湾,大学生能住上学校宿舍的是很少的一部分,大都是要自己解决,或是回家住,或是在学校附近自己租民房。
“学校的学生宿舍楼普遍较少,加上也没有‘管’学生的任务。一般是一年级的新生住校比例高些,老生住校比例很低。”苏新春说,人多粥少,解决的方法大都是用“抽签”来解决,学生也觉得最公平。
苏新春说,学生自己住校外,对学生的自律要求高。学校基本上没有大陆高校普遍拥有的“行政辅导员”那样一支队伍,一般由职阶低些的专任老师来兼顾,相当于大陆高校的“导师”或“班主任”。
高校“联合”,资源共享
早几年,并校在大陆十分流行。苏新春说,台湾高校也有并校,但是并不同于大陆的“合校”。在台湾,有所大学叫台湾联合大学,由在新竹的台湾交通大学、台湾清华大学,桃园的台湾中央大学,以及台北的阳明大学联合组建。大陆高校“并校”多是实体合并,但这四所高校虽联合,却仍是独立办学。
“联合,最大的目的,是实现了资源共享。”苏新春说,在这四所学校之间,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学校借到另一所学校的图书,而且直接在本校还书就行。四所学校虽分设在三个不同的城市,但每天都有四五趟公交往返于这几所学校之间。
苏新春发现,两岸的高校,其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培养目标。“台湾高校的理念是‘培养杰出人才、服务社会、推动经济发展’,这和大陆是很相似的。”而另一个相似之处是,也重大学排名。苏新春说,在台湾,也有类似于大陆“985”、“211”这样的项目,台湾“教育部”实施了“5年500亿”的大投入计划,能获得资助的都是重要大学。能否入围,及获得资助金额的多少,成为衡量台湾大学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招收陆生,台高校有需求
“台湾高校首招大陆生,并不太理想。”在苏新春看来,原因大体有几方面,一是限制太多;二是好的学校开放不多,公办院校也没对本科生开放。
苏新春说,目前台湾共有高校160多所,其中公办院校50多所,民办占大部分。由于学校比较多,人口比较少,很多高校,特别是职校招不到生,面临“吃不饱”的局面。“开放陆生来台,对这些高校的生存至关重要。”苏新春说,他经常在报纸、电台节目中看到台湾职校的校长呼吁放开陆生来台。
在苏新春看来,随着两岸经济、学术、教育等方面的依赖程度和了解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高校开放陆生来台是大趋势。
(记者 沈晓丽 实习生 任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