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人大校长纪宝成:高等教育尚需越过“两座山”
2011-03-14    光明日报

字体大小:

  “高等教育创新需要大手笔”

  记者:在上述背景下,您认为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应从何突破?作为教育界的代表,您对未来五年高等教育发展的预期是什么?

  纪宝成:我认为当前最有效的改革之举是将高等教育明确区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体系,分别举行高考,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用精英教育模式下的人才选拔方法一刀切地要求所有人。中国的高等教育需要一种大手笔的创新,一种根本性的改革,我不相信会永远这样高考下去。

  教育走过“十一五”的辉煌,未来五年,我希望看到四个方面的进步。首先我希望看到,2012年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以后还要继续稳步增加;其次,希望基础教育均衡化基本实现;第三,希望高等教育投入占财政性教育总投入的四分之一,整个高等教育水平普遍提升,一流大学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十二五”成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第四,希望教育改革继续取得突破性进展。(记者 姚晓丹 丰 捷)

 

  专家观点

  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 朱高峰

  教育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提高质量要坚持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面对广大学生,从知识、能力和品德三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深化评价体系改革,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包括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在高校,如果教师课上得很好,受到学生欢迎,但是没有发很多文章,就很难评上教授。而从小学、中学开始,对学生的评价总以高分为唯一标准,应该充分考虑其综合素质如思想道德状况、学习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等。另外还存在课程设置上的问题。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而高校中工科教育与理科教育模式趋同。高等教育的改革应根据不同的学科,理工农医、文法经史进行区别研究。(记者 姚晓丹采访整理)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确保4%经费增长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 郭国庆

  目前,我国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口已达8200万,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得益于这些年来我国教育发展向各行各业培养和输送了一批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各类优秀专门人才。要实现我国“十二五”规划目标,需要稳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业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这些方面都需要依靠优先发展教育来进行,要坚持育人为本,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确保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并保持稳定增长。(姚晓丹 温源)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 【页面纠错

 

  延伸阅读
· 人大校长陈雨露:研究型大学需要厚重的本科教育
· 人大校长:研究型大学需要一个厚重的本科教育
· 人大老校长李文海病世 临终前一天仍写学术论文
· 金融阳谋,人大校长陈雨露为您道尽金融史
· 人大校长纪宝成:加强中吉青年交流意义深远
· 人大校长呼吁大学改名 部属高校改称国立大学
· 人大校长回应高校自主招生联考:是一大进步
· 人大校长纪宝成: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
· 人大校长:就业难是社会问题 不能仅仅看成教育问题
· 人大前校长纪宝成:现在很多大学与市井差不多
  投稿
  诚邀合作
 010-62603942、62603049
  邮箱:
  liufang#cernet.com
  wangshuang#cernet.com
       >>详情点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
·教育部部署寒假工作 ...
·教育部要求落实教师...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专...
  教育黄页
·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导航
·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
·中国教育网络
·中国大学教学
·EDU免费精华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