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中国学术界负面影响很大”
“70篇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如果确实是造假,这是一个很严重的事件。”黄勇研究员说,“这会给中国科学界的国际信誉造成较大的影响。”
“纵观世界科学史,造假事件发生过很多,但是数量如此庞大的,确实很少见。”作为多年从事科学出版的国际专家,世界最大科技出版集团爱思唯尔科技部中国区总裁张玉国认为:“这个事件对中国学术界负面影响很大,对发表这些论文的《晶体学报》杂志也有负面影响。”
“《晶体学报》的社论称,他们还在持续调查中。或许还有更多涉嫌造假的论文没有被发现。”张玉国说:“这么大量的造假论文,浪费和欺骗了众多专家的时间和精力,影响十分恶劣。”
《晶体学报》E卷半数文章来自中国
据调查,井冈山大学两名教师涉嫌伪造数据的论文大多发表在《晶体学报E卷:结构报告网络版》上。记者约请了国内权威学术杂志的一位资深编辑,去查询该杂志的有关情况,结果发现了更令人吃惊的信息。
查询结果表明,中国已经连续几年在《晶体学报E卷:结构报告网络版》发文排在第一位,2005—2008年9月该杂志共发文近1.5万篇,中国籍作者发文超过7500篇,占该杂志总文章的半数。
更让人吃惊的是,其中一位作者是黑龙江大学的Shan Gao,自2004年至2009年,在《晶体学报E卷:结构报告网络版》中发表的论文为279篇。与这位作者相比,井冈山大学这两位讲师的发文数量还算比较少的。
为何《晶体学报》被中国学者如此钟情?专家分析说,一方面,该杂志类型属于“晶体结构的数据库,门槛比较低,只要你解出的结构从未有人报道过,该杂志就会接受你的论文”;另一方面,该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是SCI或者SCI扩展级,这对某些想在国际三大检索上发表文章的“学者”,是很有吸引力的。
“《晶体学报》依据解出的晶体难易程度等分卷发表,分为A、B、C、D、E等不同的专辑,其中E卷的影响因子最小,其次是C卷,而这两卷恰恰是中国文章最多的。”这位专家说。(记者 赵亚辉 任江华)
教育政策我来评:2009年教育政策公众满意度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