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建设高水平大学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改进资源配置机制
记者:如何使已取得的成果更好地发挥效益?高校科研队伍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调整方向,根据国情发挥更大的作用?
李志民:除了与企业结合,转化为生产力以外,高校更要注重把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教授要把新取得的研究成果写进教材,不仅使自己科研团队内的研究生受益,还要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再有就是我们使用国内的研发经费,取得的科研成果首先应该使国内同行受益,至少论文在投给国际期刊的同时也要在国内发表。
我们对于高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比例高这一情况的另一面也要作出分析。高校获得技术发明奖的数量多于企业,高校获得的授权发明专利占国内发明专利总量的比例高于欧美高校同类比例,说明我们离建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国家目标还有很大差距。高校有责任加强产学研合作,帮助企业提升科技创新的意识和能力;高校要根据自身学科专长明确分工,集中力量用好资源;研发力量强的高校也要在鼓励自由探索的同时,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瞄准国家目标,组织力量解决国家发展中的关键问题;高校科研队伍还要提高收集、使用科技发展信息的能力,加强科技创新,避免低水平重复。
经过近30年的重点建设和发展,我国一批高校的科研能力显著提升,科研条件今非昔比,人才向优势学科聚拢,我们要建立起与外界平等交流的自信心。同时,要力戒盲目自大,必须牢记我们与科技强国的差距,我们的科研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还不高,我们现阶段在世界上的科技成就与我国庞大的人口不成比例,与我国快速增长的经济总量也不相适应。提倡学术自尊,要弘扬科学精神,严格学术规范,营造实事求是、尊重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民主氛围,给年轻人以话语权,为新人成长拓展空间。
高校科技事业的发展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也离不开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面对高校科研实力的稳步提升,我们还应继续深化国家科技体制的改革,改进资源配置机制,允许高校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参与竞争,获得应有的资源和机会。同时,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既出成果又出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链接】
2009年度高校获三大奖比例
2009年度与2008年度高校获三大奖比例比较
截至2009年高校在三大奖中比例比较

专题报道: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