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科学时报 易蓉蓉/整理    发布时间:2009-08-19

创新中国60项科学成就:燃料电池汽车大步向前

  如果石油枯竭了,汽车将怎么办?燃料电池汽车能否解决这一难题?

  2003年8月7日,一辆安装燃料电池的桑塔纳2000轿车在同济大学校园内奔驰,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的验收。这是我国第一辆燃料电池轿车样车“超越一号”,主持人是现任科技部部长万钢。

  2000年底,万钢受科技部之邀,以首席科学家的身份回国,担当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总体组组长,受聘同济大学并成立了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主持汽车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当时,国内燃料电池汽车研究领域一片空白,国外则封锁关键技术,确定技术路线难上加难。

  项目启动时,万钢先组织了“全球资源条件下上海市发展洁净能源汽车的资源调查和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摸清国外技术情况、分析上海产业优势。经过慎重比较分析后,研发团队决定以燃料电池发动机为主要动力源,并配以高功率的锂离子电池,这个“电—电”混合方案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回收汽车下坡和制动的能量,并提高燃料电池工作的可靠性。

  在制氢方面,通用、奔驰等国外燃料电池轿车刚开始是利用汽油或甲醇在车上重整制氢以及液氢等供氢方式,同济大学则直接采用压缩氢的车载供氢方式,并提出利用上海钢铁、化工工业副产气体制氢的思路。

  执行节点检查,引入竞争机制,实施项目监理制,这些创新机制加快了研发速度。万钢还确定了电动车研究“三纵三横”的布局,包括了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所有关键零部件和整车厂商,从新一轮汽车工业体系上谋篇布局。

  2003年,“超越一号”亮相第五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一举获得创新奖。

  2004年10月,全部采用“863”项目承担单位自主研发关键零部件的“超越二号”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第六届必比登清洁能源汽车挑战赛,以5项优秀成绩令国外汽车巨头刮目相看。

  2006年6月1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八届必比登清洁能源汽车挑战赛上,“超越三号”取得4个A的好成绩,拔得头筹,这标志着我国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跻身世界前列。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595辆绿色环保汽车完成了奥运史上新能源汽车最大规模的示范运行。这次“练兵”,坚定了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信心,也让百姓更了解燃料电动汽车。

  “超越一号”、“超越二号”、“超越三号”、新一代燃料电池轿车……我国燃料电池汽车靠自主创新大步向前。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