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发布时间:2002-10-11

交大铭泰意欲打造翻译产业航母

  在中国进入WTO将迎来一周年之际,交大铭泰公司在京宣布,国内首家连锁翻译组织“东方翻译工厂”正式启动。这也宣告了交大铭泰公司从软件公司逐渐转向服务提供商,全方位提供信息本地化领域全线产品包括翻译软件、翻译服务和本地化解决方案。

  据了解,全球年翻译产值超过130亿美元,亚太地区占30%,中国市场为亚太地区的30%左右,即127亿人民币左右,产值相当可观。据美国权威机构对世界翻译市场的调查结果显示,翻译市场规模将在2005年达到227亿美元的规模,中国也将达到20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发展空间巨大。

  但目前国内市场和企业的现状令人担忧。现在国内在册翻译公司近3000家,仅在北京注册的翻译公司就有400余家,但大多规模都很小,翻译人员多是兼职,缺乏科学的管理方式,技术落后,有许多企业还是只有一部电话、一台计算机的“夫妻店”。翻译能力的薄弱对国家和社会而言就是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由于无法消化来自国际上的巨大信息流,导致中国失去了大量的商业机会,同时中国企业也迫切需要走向世界,翻译的效率决定了全球化的推进速度,中国翻译界的落后局面成为加入WTO后,中国迅速国际化的障碍。中国市场呼唤一个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能与国际本地化企业分庭抗礼的中国强势品牌,解决国内外市场信息本地化的艰巨课题。

  交大铭泰公司在加入WTO近一年的今天宣布进军信息本地化市场,具有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翻开铭泰的历史,我们看到:1997年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个主打产品就是《东方快车》智能汉化软件,产品上市后一炮打响,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成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翻译软件,并很快由此得到了实达集团的投资,被称为98年软件业一匹黑马。有了资金就要扩大规模,1999年6月,公司收购雅信诚公司,宣布进入专业翻译领域。8月,中国第一款辅助翻译软件——雅信CAT 1.0上市并通过了信息产业部的技术鉴定,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并被列为2000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1999年11月,铭泰加入中国科学院科技翻译协会并成立计算机分会,铭泰在机器翻译领域的研究开始在学术界受到高度关注。在与各地译协合作举办全国巡回“电子化翻译技术研讨会”后,铭泰作为“电子化翻译培训班”的指定培训中心,定期面向翻译人员和机构进行培训。同时,铭泰还不断寻求翻译技术在行业领域的应用,先后与北京市政府外事办、中国农科院、中华医学会、中国民航学院等行业权威机构合作开发行业专用翻译系统。目前交大铭泰公司已经成为Lisa(本地化行业国际标准协会)的成员。

  这一切成就的取得显然并非偶然,交大铭泰总裁何恩培总结了自己的三大优势:拥有自动翻译、辅助翻译的国际领先技术;成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一批具有丰富经营经验的管理者和翻译领域的技术精英。他表示,交大铭泰成立翻译工厂是蓄谋已久,也是在翻译领域长期探索的一个结果。5年来,铭泰不断积累翻译技术和相关应用技术,加上多年大量接触翻译用户,对翻译市场有了深入的理解,借鉴国际先进的思路和理念,终于首创出具有全新管理和运营模式的连锁翻译工厂。“东方翻译工厂”融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是一种全新的翻译业务管理平台,利用互联网不受地域限制的优势,结合先进的翻译工具和不断积累的翻译语料资源,将分散的翻译人才和资源有机地组织起来,实现了翻译流程全面网络化管理。它并非只是对传统翻译企业模式的简单人力扩充,而更是进行有规模、有组织、有效率的管理。翻译工厂的出现,使交大铭泰致力于打造中国信息本地化产业第一品牌成为可能。

  交大铭泰公司翻译事业部总经理、东方翻译工厂负责人闫栗丽认为:目前国内的翻译机构规模普遍很小,很多还处在小作坊经营的阶段,翻译人员流动性大,业务流程不规范,翻译质量良莠不齐,行业缺乏认证机制,导致业务承接能力有限,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致使客户满意率不高;而翻译任务也有其特殊性,翻译任务和客户分散,翻译需求不稳定。这些都成为约束翻译公司发展的种种障碍。而“东方翻译工厂”的连锁运作模式和管理体系,就是利用一种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把社会资源和人才聚集在一起,达到资源的最大共享和利用。

  信息产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加入WTO已近一年,在一年的哺育期之后,外国的企业和公司会大批进入,对于翻译的需求会急剧增长,为了更好的满足这种需求,取得良好的竞争力,国内的翻译公司必须尽快建立项目监控和翻译管理系统,使翻译进入产业化阶段。东方翻译工厂的成立带来了一种产业发展的崭新模式,值得肯定和借鉴。

  9月30日是“国际翻译日”,2002年的主题是“翻译工作者是社会改革的促进者”,人类的交流和不断变化的地域政治环境既是全球化的,又是“本地化”的。在这种矛盾的环境中,翻译工作者不仅参与了建设和发展新兴国家的重任,而且参与了其他国家融入经济、贸易和福利机构的过程。交大铭泰宣布全面进军翻译,与国际翻译日的主题不谋而合,为企业赋予了新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信息本地化和全球化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融入世界潮流是至关重要的。加快语言交流的效率,消除信息不对称,对于加快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提高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陈健)

  相关新闻:谁来分享百亿翻译经济的蛋糕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曾经表示,加入WTO后,中国正在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中国有望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加入WTO之后,国际化步伐加快,经济的全球化速度将更快,更多的企业将与世界各国发生贸易关系或其他的合作项目等,加上外企的增加,投资热的到来等等,都会加速企业对翻译的需求增长,而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申办,也同样刺激了国内市场对翻译服务的需求。随着全球化业务的拓展,尤其是世界500强大量进入中国,翻译和本地化翻译服务需求旺盛,市场规模会以指数级增加。对此,国内外翻译公司、本地化企业无不在摩拳擦掌,力争在市场中取得更多的份额,一场大战将不可避免地发生。

  截止2005年,全球翻译产业(包括翻译服务)预计产值将达227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大约占9%,大约有210亿人民币的规模,市场容量惊人。仅仅西门子公司每年在手机软件上的翻译投入就达435万。但是客观现实是,国内翻译公司的业务能力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真正能快速消化大型任务的公司很少,大部分公司只能对付简单的小批量的任务,并且客户满意度低。估计目前实际消化的任务小于20%,因为目前国内的翻译机构规模普遍很小,很多还处在小作坊经营的阶段,业务流程不规范,良莠不齐;缺乏认证机制,导致业务承接能力有限;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致使客户满意率不高;而翻译任务也有其特殊性,翻译任务和客户分散,翻译需求不稳定。这些都成为约束翻译市场发展的种种障碍。

  目前国内翻译界远未进入产业化阶段,如何能够建立和形成一个高质量的、高速运转的翻译体系是所有翻译公司关注的焦点。中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强势翻译品牌,没有一家公司响亮到可以让人脱口而出,我们期待翻译界的沃尔玛出现,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相应会对技术实力和管理能力提出更高水平的要求。

  为此,拥有中国翻译软件第一品牌《东方快车》、《雅信CAT》的交大铭泰软件有限公司迈出了富有战略性意义的第一步: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采用“翻译连锁”模式运作的大型信息本地化服务机构“东方翻译工厂”。它是由中国科学院翻译工作者协会计算机分会与北京交大铭泰公司共同创立,依托中国科学院翻译工作者协会的高级翻译人才,将IT技术与项目管理、翻译工具等有机结合,它是基于交大铭泰公司庞大可靠的技术体系,通过互联网和遍布全国的加盟会员组织、翻译服务机构为各地客户提供迅捷、准确的定制、个性化翻译和本地化服务。通过智能化业务管理平台,客户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下定单和传递翻译任务,监控项目的实施和质量,结付翻译费用。通过强大的专业翻译网络和国际领先的IT技术,可以为全球客户提供专业的国际化翻译解决方案。

  交大铭泰软件翻译事业部总经理、“东方翻译工厂”负责人闫栗丽介绍,东方翻译工厂的意义在于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内翻译公司作坊式生产运作的模式,以流水线生产的标准运作模式为用户提供翻译和信息本地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她举例说,某贸易公司在国外博览会上收集到文字量达30万字产品说明书,需要从中筛选出准备代理的产品。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了基本达意的参考级译文;客户拿到后筛选出10万字可能代理的产品列表,我们对10万字的内容进行了审校,查验出在初译过程中出现的明显错误,确保质量达到准确达意的实用级指标;然后客户通过二次筛选,选定了三种产品作为代理产品,并正式编印2万字的中文版说明书。我们对原译稿有进行了语言和技术双重审核,确保说明书精准流畅,达到出版级水平。如果以传统的方式运作,完成这些工作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而且还不一定能保证质量。而通过“东方翻译工厂”的运作只需要10天时间,高速度、高质量为客户迅速决策、抢占市场先机发挥了积极、重要的贡献。

  交大铭泰公司还雄心勃勃地把这个具有浓烈开拓意味的行动称为“神舟计划”,希望通过东方翻译工厂的成立为全球用户服务,象中国将实现载人航天的伟大梦想一样,加入全球化的进程并奏出自己强有力的声音。他们的举动表明,中国信息本地化企业有实力、有信心和世界领先的同行一决高下。 交大铭泰公司本次宣布全面进军信息本地化,可谓蓄谋已久。交大铭泰通过三次战略性的突破,终于完成了从一个软件公司到服务提供商的转变。

  从1997年首推《东方快车》产品,就注定了铭泰要以翻译软件为事业方向。《东方快车》首创“智能实时汉化翻译”概念,以“汉化包”技术发动了翻译软件的技术变革,引起业界轰动,翻译软件市场的竞争自此全面开始,在快速占领了翻译软件市场的龙头地位后,铭泰又在其基础上扩展了词典类软件《东方大典》和网页翻译工具《东方网译》。 第二次重大转折是1999年6月,铭泰宣布进军专业翻译领域,并很快发布了国内第一例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雅信CAT1.0英汉版,开始向专业翻译软件市场渗透。雅信CAT是在国内是首次研制成功集记忆、交互、分析于一体的辅助翻译平台。该系统提出了以人为主导的翻译方式,软件不再强调自动翻译的准确性,而是倡导软件的辅助翻译作用,提高人的翻译效率。经过国家信息产业部鉴定,被列为2000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目前,雅信CAT已经成为国内翻译界公认的翻译必备工具。

  与此同时,交大铭泰深根细作,继续进行行业渗透,陆续与北京市政府外事办、中国农科院、中国民航学院、中华医学会等单位合作开发行业专用翻译系统。另外,铭泰还积极探索翻译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与相关设备结合,定制专用系统等,现在已经和PDA、手机等国内外厂家继续合作,定制出不同设备和平台上的翻译产品。

  第三次的战略部署,可以说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交大铭泰开创翻译服务的先河,提出“翻译工厂”连锁经营的全新理念,必将给国内翻译界带来一次全新的革命。10月10日,恰好是在加入WTO近一年的时刻,交大铭泰特地选择了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间来宣布全面进军信息本地化并发布翻译工厂,表明了这次转折对交大铭泰的战略重要性。

  经过5年的潜心磨练,交大铭泰不断积累技术和资源,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包括翻译产品、翻译服务、信息本地化解决方案的全面战略部署。交大铭泰先子拥有丰富的翻译人才和客户资源,加上雄厚的技术研发力量,这时进军信息本地化,犹如蛟龙出海,势不可挡。同时,交大铭泰的转型也具有社会意义,信息不对称是影响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翻译是克服语言障碍的主要途径,而翻译工厂的成立不仅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也会带来一连串的社会效益,整个社会的交流畅通无阻,有力的帮助国家和个人更好的融入经济、贸易活动。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在各行各业应用的日益广泛,“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积极作用的逐步凸现,翻译软件和信息本地化服务一定会得到更大的发展,整个产业将进入高速奔驰的快车道。翻译行业必将面临一次全面洗牌,只有掌握了技术、管理和人才的公司,才能在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只有可以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公司,才能真正赢得未来。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