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记者 张舵 李京华    发布时间:2002-08-29

开放源码软件将在5年内占据半壁江山

  英国政府在近日发表的一份名为“对开放源码软件作用和影响的分析”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开放源码软件将在5年内占据全球基础软件市场50%的份额。

  报告认为,开放源码运动并不是一场泡沫,而是基础软件市场发生根本性变革的开始。2001年以前,政府对开放源码软件的采购几乎为零。预计在2-3年内,开放源码软件在政府采购中的地位将得到提高,成为一个可行的选择。

  在发达国家的公司或家庭桌面系统中,尚未看到开放源码软件取代Windows成为可行选择的迹象。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开放源码的桌面系统不久将成为重要的软件。

  基于上述理由,报告并不建议现在就在桌面系统中优先采用开放源码软件。但到2002年年底,报告建议再次评估这一问题。到那个时候,开放源码软件桌面系统的早期使用经验也许已足以证明可以再次进行评估了。

  报告认为,政府如表示在服务器架构中一概优先采用开放源码软件,这么做尚未看到会有什么好处。对于有没有需要优先使用微软产品的情况,政府可以说明它的立场。

  报告指出,当前还难以预测开放源码软件是否将对应用软件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政府过分依赖专用协议是有风险的,将产生数据格式不兼容问题,这可通过有选择性地使用开放数据标准得到解决。

  数据标准有了开放参考模式后,通常将加快开放标准的采用。报告建议政府应考虑有选择性地资助开放源码软件项目。

  报告认为,开放源码软件的兴起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即美国以外的企业将发现,他们影响IT基础技术的未来走向可能更容易实现些。对于政府资助的软件项目,政府应考虑把开放源码软件作为一种默认的解决方案。开放源码软件与专用软件的差别并非是改善或降低一个国家IT基础设施安全性的重大因素。

  报告建议,政府对它采购的定制软件应拥有全部的权利,包括任何商品软件包。开放源码模式为共同利益集团(如医疗和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软件开发资助范式。政府可考虑在这些领域推出示范项目,以测试开放源码软件的可行性。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