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置教师3862人,基本保证了灾区教师需求
记者:地震中,部分教师遇难,不少教师心理上受到巨大的创伤,灾区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是一件极为紧迫而重要的工作吧?
涂文涛:是的。一年来,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来加强灾区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根据省编制部门下达的学校教职工编制总量,分解、核定灾区学校教职工编制,并严格按编制配齐教师,一律不准空编。二是通过支教、“特岗计划”、公开招聘和灾区区域内调配等途径,为灾区学校配置教师3862人,基本保证了灾区教师需求。三是采取灾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政策倾斜,大力表彰抗震救灾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慰问灾区优秀教师和家庭经济困难教师等措施,稳定灾区教师队伍。四是实施灾区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该计划包括:“地震灾区中小学骨干教师暑期国家级、省级培训计划”,“地震灾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康复教育国家级、省级培训计划”和“对口援助培训计划”,省级共培训教师3000余名。通过培训,有效缓解了受灾教师的心理创伤,为灾区初步培养了一支心理康复骨干队伍,提高了灾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了灾区教师专业化发展。五是切实解决好灾区教师工资、津补贴和社会保障待遇,努力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解决好周转房等基本工作和生活条件。
通过科学恢复重建,促灾区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记者:教育系统的灾后重建,不仅是学校办学条件的全面升级,也不仅是教育教学的简单恢复,社会各界更期待着灾区教育能在内涵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对此,四川省有何规划?
涂文涛:今后一段时期,四川省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科学重建,振兴四川教育”。我们提出,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推进四川教育、实现四川教育振兴的有力抓手。在这一过程中,要既谋学校的恢复重建,又谋四川教育发展全局,促进四川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科学的恢复重建,使灾区教育完全恢复到震前水平,灾区学校的办学条件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通过灾区教育的恢复与发展,使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更加均衡,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更加协调,教育体系结构更加合理,素质教育更加有效推进,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使全省教育上一个新的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