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提案凝聚改革正能量
——访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孙淦
两会召开在即,来自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以来,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共提出提案5884件,经审查立案5403件。经过174家提案承办单位的认真办理,截至2月20日,已办复提案5396件,办复率为99.8%。
这些提案是如何办理的?高办复率是如何实现的?对宏观政策制定和改革议程推进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记者近日专访了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孙淦。
问:过去一年,提案对公共决策有哪些影响?
答:提案的效力,只有通过办理才能真正落实。2月7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听取2013年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情况汇报,会议指出,通过办理建议和提案,推动一批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发展改革中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力度加大,促进了政府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密切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过去一年,各提案承办单位选择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农村金融助推城镇化建设等60个重点提案进行重点办理,由主要负责同志带队深入基层、深度研究,通过提案办理推动改革发展。提案中的许多意见和建议已被吸纳并落实到国家相关决策、发展规划或部门工作中。
比如民革等5个民主党派中央及一些委员关于城镇化的提案内容,被《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充分吸纳;致公党中央、全国工商联和多位委员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提案,促成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吸纳民进中央和多位委员关于教育公平的提案,出台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关于社会救助政策方面的提案建议,推动社会救助法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民政部采纳提案建议,制定了《关于加强医疗救助与慈善事业衔接的指导意见》。
还有一些委员提出关于警惕和防范党政干部出入“私家会所”发生腐败问题的提案,中央纪委认真研究提案建议,会同中央教育实践活动小组发出通知,要求将整治“会所中的歪风”作为反“四风”的重要内容,并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作出部署。多位委员联名提出提案,建议遏制“烧钱”晚会,中宣部等部门于去年9月印发《关于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的通知》,财政和国企出资办晚会基本刹住,电视晚会过多过滥现象得到遏制。
问:提案办理的过程也是充分协商的过程,全国政协目前形成哪些行之有效的提案办理机制?
答:十八大报告在论述协商民主时,专门提到了提案办理协商。可以说,协商民主精神贯穿了提案办理工作的全过程。过去一年,我们运用调研协商、视察协商、会议协商、走访协商等多种形式,推动提案办理协商有序开展。
有一组数据:全国政协各专门委员会组织开展重点提案调研督办19次,提案委员会与全国政协办公厅联合组织委员视察督办1次,召开提案办理协商会7场,上门走访提案承办单位4次。
具体来讲,我们通过开展重点提案调研督办。比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各民主党派、政协委员提出相关提案480多件。我们选择以加强森林草原湿地湖泊保护为切入点,围绕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开展重点提案调研督办,调研提出的“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等建议,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得到体现。
通过组织委员视察督办。比如,围绕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主题,提案委员会与办公厅联合组织视察团,赴辽宁进行重点提案视察督办。形成的视察报告报送党中央、国务院,党和国家有关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科技部等部门高度重视,并拟在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政策中吸收采纳相关建议。
还召开提案办理协商会。举办的7场提案办理协商会,共有124位委员、25家承办单位负责同志出席会议,进行面对面的协商与交流。比如,关于“加强城乡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办理协商会,60位政协委员、8位承办单位部级领导出席会议,通过协商增进了完善城乡污染考核评估指标体系、统筹协调区域灰霾污染治理工作等共识。
再有就是上门走访提案承办单位。通过上门走访,当面沟通协商,进一步促进了提案办理工作。比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提案人提出的新的意见建议进行办理,并形成专题报告反馈提案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办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当场向提案人表示重新办理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