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操秀英  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1-03-07

胡伟武:国产超级计算机年底将全部使用“中国芯”

  “按照‘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产品’重大专项的部署,国产超级计算机今年底将全部使用‘中国芯’。”全国人大代表、龙芯首席设计师胡伟武今天向科技日报透露。

  胡伟武表示,中科院首台完全使用国产芯片的超级计算机将于今年夏天完成装机,装备“龙芯3号”系列芯片,这种高性能芯片某些指标高于国外芯片。例如一台曙光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使用英特尔的CPU可能需要近2万颗芯片,用自主研发的CPU则不到1万颗。

  据介绍,目前国内主要有3家单位研制超级计算机,即中科院支持的曙光系列、江南计算所的神威系列以及国防科技大学的银河系列。“到今年年底,3家都将全部安装各自研发的CPU,而过去一直都在使用国外芯片,或者只有一小部分CPU是自主研发的。”胡伟武说。

  超级计算机又称高性能计算机,当前运算速度最快的大容量大型计算机运算能力相当于17.5万台笔记本电脑。因可以迅速模拟复杂程序,所以能在基因测序、核爆试验、石油勘探等众多领域大显身手。而CPU是电脑的核心部件,被称为“计算机的心脏”。长期以来,超级计算机最大的难点就是制造“超高性能CPU”。

  “CPU和基础软件事关国家安全和产业发展,过去整个信息产业都是建立在国外技术平台上,就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工业完全依赖其他国的钢铁和石油。”胡伟武强调,“因此国家设立‘核高基’重大专项,就是要做自己的‘英特尔’和‘微软’。”

  此前,由国防科技大学与天津滨海新区共同研发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已经完成二期工程。与一期工程相比,不仅运算速度有了大幅提升,而且采用了2048颗国防科大在“核高基”支持下自主研发的“飞腾-1000”中央处理器,实现关键部件国产化。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