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网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 - 教育部 - 新闻发布会 - 教育新闻 - 教育评论 - 教育研究 - 文献资料 - 政策法规 - 教育博客
网站首页 图片·映像 人物·故事 盘点·回顾 观点·争鸣 交流·互动 寻访新三届 名人谈高考 高考大事记 高峰研讨会 民意调查
  我国恢复高考三十周年,我们希望能寻找到当年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通过他们这一群体的参与让今天的人们重温历史的悲喜感动。
  同时欢迎各地媒体与我们联合报道,共同见证中国恢复高考30年。 电话:010-62603592 张老师
 
“纪念高考恢复30年”高峰研讨会精彩回放
  以纪念中国恢复高考三十年为主题的高峰研讨会将于7月14日(星期六)上午八点整在清华大学FIT大厦二楼的多功能厅召开……[详细]
1977-2007 四位考生的故事和不同经历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忆77高考] [如果没有高考 我可能会是个铁匠]
·[成就] 教育部:高考,命题和招生朝公平公正方向迈进
·[观察] 社会看法多为各执一端 高考改革需要理性看待
·[声音] 周济:高考恢复三十年 须改革但不能简单取消
·[数字] 恢复高考今年满三十年 大中专共录取3600万人
·[深思] 怀念不如改变 高考三十年屡经周折教育待变革
·[反思]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忆77高考:我们懂得珍惜机会
·[回顾] 三十个春秋弹指一挥间:从高考作文看时代变迁
·[回忆] 高考记忆:“如果没有高考 我可能会是个铁匠”
·[回忆] 59岁教师回忆1977年高考:作文题目为在红旗下
·[盘点] 录取数增20倍 今昔高考大不同 百姓国家均受益
·[声音] 从改变命运到分数至上 高考“而立之惑”待解
·[观察] 中国恢复高考三十年 利弊同生中不断改革嬗变
纪念高考三十年高峰研讨会
会议主题:
1977-2007:纪念中国恢复高考30年
(1)中国考试制度历史、现状和未来
(2)讲述我和高考的故事
(3)高考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和考生
(4)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对高考影响
(5)中国与其他国家考试制度的比较
会议时间:2007年7月14日
会议地点:
北京清华大学FIT大厦二楼多功能厅
主办单位:
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在线
联合主办: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青年报
  我们诚挚邀请广大教育学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其他关注教育、关注高考的人们参与我们的会议和讨论。
   [查看详情]  [参与讨论]
图片·映像     更多>>>
读者爆打热线讲述高考往事
  退休教师岳先生提供了阅卷工作证,讲述从高考恢复以来多年参加高考阅卷经历……[全文]
1978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77年,大中专在十堰市招生205人,今年59岁的杨洪清就是当年被录取者之一……[全文]
寻访恢复高考后的山东首届大学生
  恢复高考后,首批实现了上大学理想的学子们,后来成为改革开放的热情建设者……[全文]



1978年9月,邓小平视察大庆油田时与采油女工亲切交谈
“文革”中废除高考制度
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后首届毕业合影
邓小平同志在1977年
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进入清华大学的学生认真听课
邓小平与大学生交谈
人民日报社论抨击高考
82届的集体毕业照
邓小平在1977
清华学生在认真听课



恢复高考后第一批新生入学 恢复高考后的1977年某大学新生开学典礼 天之骄子:八十年代的大学生们 抓紧时间 找回逝去的出青春 没有应届高中毕业生大学班级 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异常用功 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幸运儿 怀念小平:一代中国读书人改变命运
  “触摸高考的历史印记”:中国教育网面向社会征集与高考有关的老照片、旧证件等。同时,我们期望1977年的高考考生和其他参与者与我们联系,讲述当年的故事,包括备考、赶考、阅卷、录取以及大学生活中蕴涵的许多感人故事。
  邮箱:chinaedu@cernet.com,标题请注明“高考三十周年”。通信:北京市清华大学FIT大厦4206室中国教育网(100084)
人物·故事     更多>>> 寻访新三届
恢复高考后的1977年某大学新生开学典礼
1977年大学新生入学
恢复高考后第一批新生入学
北大迎来第一届新生
北京站迎来新生
·1977:“老中青三代”求知欲积聚10年大爆发
  对于30年前的那些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和远离校园的学生而言,高考不啻于一场命运的鏖战——有的人奋勇突围,从此功成名就;有的人折戟沉沙……[全文]
·30年前高考青春 个人民族的“诺曼底登陆”
  十年的知青生涯,郭方在大兴安岭伐过木,在内蒙古草原放过羊,在黄土高原背过水。“那一年的高考,是我个人,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一次‘诺曼底登陆’”……[全文]
·高考记忆:如果没有高考 我可能会是个铁匠
  “就是这个位置,30多年前,是一座四层宿舍楼,厂里的单身职工下班后都喜欢打扑克,我们几个人就看书准备高考。”5月12日下午,在历山路旁的山东大学……[全文]
·抱着儿子上大学 "老三届"亲历1977高考重张
·59岁教师回忆1977年高考:作文题为在红旗下
·港理工教授忆77年高考:我们更懂得珍惜机会
高考绝对改变命运
  “77年的那场高考绝对改变了命运。”徐红感叹地说……[全文]
·恢复高考第一年没敢报名
·发表的学习体会让我最终参加高考
·没有送考,因为很多考生已为人父母
十个人的高考故事
·张开济:1931年的“高考”记忆
·顾晓鸣:犹记1962年高考作文题
·曹文轩:1974年北大工农兵学员
·李六乙:1978年第一次高考我落榜了
·郑渊洁:拒绝高考而痛失女友
·俞敏洪:80年第三次高考我上了北大
·张越:高考志愿就是命运之手
·贾樟柯:1993年终于圆了“北影梦”
·水木年华:两个尖子生的“噩梦”
高考人物谱
“高考愚公”曹湘凡
19年参加11次高考 38岁曹湘凡昨第12次上考场
  2006年6月7日,曹湘凡出现在湖南省汉寿县二中第38考场。这是他38年人生中的第12次高考……[全文]
“白卷英雄”蒋多多
蒋多多 制造高考“白卷”的女孩背后故事
  2006年高考,19岁女孩蒋多多高考时为了宣泄对应试教育的不满,故意违反统考规定,结果被判为零分……[全文]
回顾·盘点     更多>>> 历届高考作文选登
·三十个春秋弹指一挥间:从高考作文看时代变迁
  弹指一挥间,中国高考又已走过30个春秋。30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岁岁年年各不同”的作文题目正如一面镜子,时代的变迁尽显其中……[全文]
·高考30年:1977年冬 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
  77年冬天,被评论家称之为“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的确,那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考试,它所恢复的不单单是参加了那场考试的570万考生的信心……[全文]
·春风重度玉门关——邓小平和恢复高考
  那年冬天,在邓小平亲自过问和布置下,关闭10年之久的高考大门终于重新打开。于是,1977年便成了中国才子们的狂欢年……[全文]
高考语录  
  “我家一年收入不过3万元,但为了祈求儿子今年考上理想大学,已花费5000多元四处寻拜,一个神都不愿漏过。”
――一位刘女士坦陈。临近高考,不少寺庙禅院香火旺盛,热闹非凡。
  “孩子问我是不是也曾经为高考这样的大事紧张过。说实话,怕增加她压力;说不紧张,又怕孩子觉得是自己有毛病,真是为难。”
——哈尔滨的王君在女儿考试期间总怕说错话,做错事。
  “我的父母遵循学校的指导,尽量不在生活中说高考这两个字。”
————昆明市财经商贸学校的考生高自超说。
  1977年恢复高考,图为当年的北京考场考生正在写作高考作文。
高考数字
  570万/27万/21∶1
  1977年中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27万人,比例是21∶1。
  45万/42%
  1999年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新生,当年扩招45万新生,增长幅度为42%。
  20所/5%
  2003年,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的改革,20所著名高校自主录取5%的新生。
高考关键词
恢复高考 “3+X” 自主命题
“非典”高考 诚信承诺书
保送生 “裸考” 高考移民
高校扩招 春季高考 提前高考
高校收费 高考年龄 自主招生
高考大事记
普通人的十大机遇 (1977--2004年)
1大机遇:高考   2大机遇:文学青年
3大机遇:知青返城 4大机遇:招聘
5大机遇:留学   6大机遇:下海
7大机遇:涉外婚姻 8大机遇:认购证
9大机遇:网络   10大机遇:卡拉OK
观点·争论     更多>>>
高考制度是“最不坏的制度”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目前的高考制度是有种种弊端的制度,但又是已经有过的尝试或可能实施的选择中“最不坏的制度”。
·高考:基于现实考虑的次优选择
  基于高考的人才选拔方式是国家在“人口多大学少”的国情下,分配教育资源的次优选择,纵使有数不尽的弊端,这种选拔方式还算相对公平……[全文]
·走出人才培养与选拔的围城
  考试成了指挥棒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考试本身,而在于学生缺乏实现自我价值的其他途径,而只能通过高考,从而折射出人才选拔机制的单调……[全文]
·教育部长:未来高考改革方向
  周济表示,高考改革目前主要做的是改革考试内容、招生方式,使孩子考试的时候能够更好地发挥。高考改革还要进行多样化尝试……[全文]
高等教育改革路漫漫其修远  
  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我理解,钱老说的杰出人才,绝不是一般人才,而是大师级人才。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也在扩大,但是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这是我非常焦虑的一个问题……[全文]
·高考30年改革脉络:走向更加理性、公平、多元
  追寻高考改革30年的脉络,可以清晰地看到,追求更加透明、公平和公正,走向更加科学、合理和多元,是引人注目的关键词……[全文]
·高考,命题和招生朝公平公正方向迈进
  恢复高考30年来,高考改革从未停止脚步,尽管争议很多,但应当坚持考试而不是废除高考,改革要向着公平公正的方向推进……[全文]
·多项新措施推进改革 保障教育公平
  今年是我国高考制度恢复30周年。30年来,高考改革稳步推进,制度不断完善。今年又在考试、录取、收费等方面有了新变化……[全文]
·高考三十年屡经周折教育待变革
  围绕着高考产生的一整套应试教育,今天已经成为被批判、被声讨的对象,高考制度的改革也已经成为核心话题……[全文]
民意调查
1.您心目中的高考是:
不堪回首,一段充满黑色的记忆
身心磨练,苦尽甘来充满幸福
轻轻松松,没啥特别的感觉
2.关于高考录取制度的评价:
基本赞同以分数为核心的录取方式,但应逐渐进行局部改进
坚决反对以分数为核心的录取方式,应实行国外高校以履历、面试等为依据进行录取
其他意见
3.关于高考恢复三十周年的评价:
完全肯定,为中国教育及整个社会的飞跃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功大于过,但对中国教育造成了长期的不良导向影响
全部否定,对教育有不良影响,人才选拔有错误导向
   
如果您有话要说,请谈谈您的看法>>>
交流·互动     更多>>>
    转眼间,30年过去了。此时此刻,您看到了什么,您想到了什么,您希望说些什么?教育人博客20万网友,共同诉说,共同书写,共同分享……[详细]
·我是高考的试验品与牺牲品
·高考随风而去的日子,永远的记忆
·又是一年高考时——从今年高考作文题解读人生
·难忘的2003年“非典型”高考
·“臭老九” 参加1979年高考
·别让高考主宰了命运
·2007年高考无状元
·斗转星移:从高考作文看时代变迁
·1977 人生仅此一次的高考
·我30年前的高考:高考改变我们的命运
网友评论  
  1977年冬天,被诸多评论家称之为“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的确,那场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考试,它所恢复的不单单是参加了那场考试的570万考生的信心与希望,它更直接改变和推动了中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成为一个国家得以重新复兴和兴旺的基本。
   转眼间,30年过去了。2007年,高考招生人数历史性地突破了千万大关,一批莘莘学子,刚刚走下高考的战场。此时此刻,您看到了什么,您想到了什么,您希望说些什么?
发表评论>>> 参与征文>>>
  “我家一年收入不过3万元,但为了祈求儿子今年考上理想大学,已花费5000多元四处寻拜,一个神都不愿漏过。”
――兰谷居士:《1977:回首我的高考经历》
  “孩子问我是不是也曾经为高考这样的大事紧张过。说实话,怕增加她压力;说不紧张,又怕孩子觉得是自己有毛病,真是为难。”
——燕之父:《别让高考主宰一生的命运》
寻找老同学
  66年毕业于武汉航空路中学高313班的李朝宗寻找老同学沈玉安、吴双才、季彪、刘澎年、王蓓蒂,老同学您们都好吗?一晃40年至今末见,甚念,甚盼。
  高考毕业后,你们各奔东西,毕业多年你们是否至今未曾联系,我们帮你寻找当年的老同学。请按照以下格式发布您的寻人信息:( 年毕业于 学校  同学寻找老同学 ,您想对他们说 。)
  进入活动专题博客发布您的寻人信息,我们将做对您发布的信息实时更新。

Copyright(c) 1994-2007 CERNIC,CERNET 京ICP备020072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staff.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