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连日高温,酷暑难耐,但北大清华门外的游客热情丝毫不减,围墙两侧的意见纷争还在继续。让不少游客感到不满的是,以包容开放著称的北大,借鉴起行政部门的“限”字秘诀,每天限制游客5000人入园。而清华早在4月底百年校庆后就规定,工作日不向游客开放。大学不是独立于社会的密闭的实验室,它本身就是社会的一个部分。作为公立大学的北大清华,暑期到底应不应该限游呢?我要参与讨论
北大暑假每日"限游"5000游客参观引争议
7月14日中午,来自山东济南的杨先生父子想从北大东门进入校园时,被学校保安拦住,称学校每天限制游客5000人,游客需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从指定入口进入……[详细]
| 我去过的北京高校 |
北京是全国高等院校的中心,聚集了很多著名高校,北大清华就不用说了~~~此外,人大、北师大、北航、北邮等也都是全国学子向往的地方。心里默数一下,北京的高校真是数不清啊~~~想当初我来北京时,就想着要逛遍京城所有高校,结果到现在为止,去的学校也就六七所!大家都去过哪些高校呢?哪些高校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呢? 我有话说

“兼容并包”是大学精神的应有之义,不应该限制游客
据悉,北大目前每天限制游客5000人,游客需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从指定入口进入。不少游客对此表示不满。北大保卫部表示,采取限游措施是为了保证校园暑假期间的秩序。“8月中旬,旅游高峰后将不再限游。”“北大是名校,应该有包容开放的精神,随意限人有失名校身份”[详细]
北大保卫部邢副部长坦言,限游后的确存在一些乱象。“学校个别临时工将入校通行证外借,导致校外工作人员做起了生意,已经对学生证、通行证等进行没收,对相关人员批评教育”。就有保安与校外人员勾结的说法,邢副部长称,将进行核实。[详细] [参观清华:花费20元可乘坐“清华员工”车辆进入?]
北京大学东门外,长长的队伍排出了近百米。家长为身边的孩子摇着扇子,一位等了40分钟的家长探身望着队伍的起点,无奈地说:“进北大的排队时间都赶上世博园了。”……闷热的天气,没有挡住家长和学生们“朝圣”的脚步。许多参观的家长都抱着让孩子感受名校氛围的想法。[详细]

捍卫大学精神 维持大学职能:北大暑期应该限游
“公办大学和公立公园虽然都是由政府用纳税人的钱设立或营造的公共资产,但它们所承担的社会职能却是不一样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秦惠民教授给了“公共资产”一个更专业的词汇——“公营造物”。在他看来,大学的基本职能是从事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活动,公园才是专供人们休闲和游览的场所。 [详细]
1810年,威廉·冯·洪堡建立柏林大学,并确立了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原则,这被认为是现代大学的开端。自此,大学就被世人形容为制造创新思想、传承自由精神的“象牙塔”,视做远离喧嚣、独守宁静的学术“世外桃源”。试想,这样一个人类精神“最柔软的地方”,经得起游客蜂拥而至地喧嚣踩踏吗? [详细]
参观名校只是励志的一种方式,有些家长过于急功近利,鼓励孩子参加这样的夏令营,但孩子不一定适合。逛校园、听讲座并不是励志的灵丹妙药,反而会助长孩子和家长的“名校情结”。 如果人人都觉得到了好学校就是一切,那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就过于单一了。[详细]
——编者言——
北大清华限游事件,只是高校与社会矛盾冲突的一个缩影。几乎每所大学都有类似遭遇,如停车场被社会车辆占用;食堂成了附近白领的蹭饭首选等。如果熟视无睹,如此怪象势必愈演愈烈;如果轻易说不,又会有无休止的指责找上门来。但不管如何处理,都应该守住一条底线:“确保不会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