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地复课 学校选址一波三折
2009年,整个映秀镇全部作为施工现场,全镇人都到外面过渡。居民安排去都江堰,学校的异地复课却一波三折。
广东省云浮市某度假村老总主动联系谭校长,希望师生搬过去复课,还拿出了周详的方案。这里是教室,那边是食堂,学生住度假村三人间或五人间,老师住员工宿舍。对方甚至还请学校在云浮市开个账户,一起做个预算,师生过渡期内需要多少钱。诚意和待遇都让谭校长非常动心,但家长认为广东太远了,说什么也不愿孩子远行。
还有个方案是去四川宜宾的电厂子弟学校,接待方案也很充分,但家长还是嫌远。
后来干脆在映秀附近的花园镇、水磨镇等三所学校里选,70%的家长选了水磨的八一小学。因为水磨离映秀最近,学校条件也好。
2009年6月2日,孩子们借宿到八一小学,教师宿舍则在两三公里外的板房。担心晚自习后走山路不安全,谭校长总嘱咐女老师结伴回去。刚开始孩子们不适应,6岁的娃娃晚上会尿床,天黑了有人哭着要爸爸妈妈,谭校长会赶来哄好。
学生生病是最大的难题。当年冬天正逢H1N1大流行,而板房医院在10公里开外,校长抱孩子去医院,老师陪床打点滴,都是家常便饭。“走到今天很不容易,几乎筋疲力尽。”谭国强说。
推荐阅读:汶川地震三周年特写:走进陕西灾区新校园
推荐阅读:汶川地震三周年:重建学校成为最安全建筑
推荐阅读:为了灾区人民的幸福 温家宝第十次四川地震灾区纪行
推荐阅读:汶川地震三周年志:在这里我们写下"中国信心"
人累心累 川西汉子借酒入眠
“150个孩子交给你了,你得负责。”刘忠能说,水磨过渡时谭国强跟老师轻松交流,几乎看不出压力;但一次喝酒聊起来,谭校长说,“压力大得快承受不了了。”
老师们压力也很大,死里逃生的孩子们一度被家长“溺爱”得越发不好管理。虽说童言无忌,但孩子养成了坏习惯、口头语,老师不在时教室里乌烟瘴气。老师们反复叮嘱外人来了要问好,人家走时要挥手再见。小孩子当时记住了,过一会就忘了。一位老师说,香港人士来看望学生,学生们态度漠然,“他们知恩,但感恩还不够。”
在水磨,人累心更累。刘忠能在2008年10月底的博客里写道,“羌历新年放假了,别人回家,我没家,自己在宿舍里一个人呆着,很凄凉”,“从5·12到现在还没回家看过父母,我害怕见到他们,害怕见到任何一个亲人。不知道为什么我真的不敢去面对他们,经过一晚的思考最终还是决定回去看看老人家,最终还是要去面对他们,决定了就出发吧!!!”空闲时间,这位川西汉子日日借酒浇愁,借助酒精麻醉方能入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