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时间上,剑桥允许学者按自己的步伐开展研究,而没有“定时交作业”式的考核压力上。博里塞维奇说,剑桥在聘任一位教授后,不会马上就要求他出成果,“而是有准备等上七到十年”。期间这名教授也许会发表一些文章,“但我们没有这种压力,比如说要求在某年年底前必须发表十篇论文”。
博里塞维奇回答的第三点是,“把对质量和卓越的追求置于其他任何事情之上”,无论是教学还是研究,质量总是处于第一位。 他提到了教育产业化与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英国高校一向因对国际学生收费较高而有“出口教育产业”的名声,近来对英国国内学生也大幅增加学费并引发游行示威。博里塞维奇说,剑桥虽然也提高了学费,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因为剑桥采取的导师制成本高昂,实际上学校每年都要动用其他方面的资源来补贴教学。
推荐阅读:纪宝成谈高教“国际化道路”: 被选择不如先选择
推荐阅读:清华教授施一公:今天我们怎样诚实地做学问
>>>点击:更多教育人物资讯
推荐阅读:人大版2011年中国大学50强榜单
推荐阅读:人大版2011年中国大学高考招生50强名单
推荐阅读:人大版2011年中国大学文科招生50强名单
推荐阅读:人大版2011年中国大学理科招生50强名单
他说,大学显然应该是把教育质量而不是赚钱放在第一位,“相信我,如果从做生意的角度来看我们(剑桥)的教育,实际上每招一名学生都是在亏本,但我们并不在意这个,因为我们真正的追求是教育本身。”
博里塞维奇刚在4月份赴中国出席了全球大学校长峰会等活动,也听说了中国近来关于如何培养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等讨论。他认为,中国的大学近来发展迅速,只要保证学术自由,不偏离对质量的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迟早会诞生能获得诺贝尔奖的杰出人才。
注:莱谢克·博里塞维奇——Leszek Borysiewicz, Vice-Chancellor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在英国的大学系统中,Chancellor往往请社会名流担任,相当于中国的“名誉校长”,而Vice-Chancellor才是真正主管学校各项事务的“校长”。剑桥的现任Chancellor是英国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亲王,他由于年事已高就要辞去这一职务,继任者尚未确定。博里塞维奇从2010年开始担任剑桥的Vice-Chancell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