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中国科学报 郝俊    发布时间:2012-07-16

专访甘子钊院士:学物理,真的过时了吗

  《中国科学报》:对于今天在校学习的物理学子们而言,您认为他们应当如何理解物理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甘子钊:首先,他们应当理解到,物理学是追求真理的学问,了解自然是这门学科发展的本质动力。另一方面,人类历史已经证明,物理学为人类带来了很大的福利。因此,追求真理与造福人类是统一的。

  在这个前提下,中国学生更需要从如何使国家发展更快、更好的角度来学习物理,这要求他们必须深入认识中国国情,巩固专业思想,争取对社会有所贡献。

  可以说,2008年之后我们开启了国家发展的另一个30年。从某种程度上说,接下来30年的发展,中国物理学界必须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上作出实质性的贡献。

  今天在校读书的这一代物理学学子,必须承担起这个历史责任来。在教育中,我们必须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国家经济和国防,乃至老百姓的生活都有重要意义。从更为宏大的视角来看,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走上现代化道路,让人民过上体面、幸福的生活,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变革。而在这一变革中,物理学应当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

  《中国科学报》:普遍认为,20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在信息、生物等科技领域迅猛发展的今天,更偏向于基础研究的物理学为何依然重要?

  甘子钊:毫无疑问,所有人都认为物理学是20世纪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也有人说,物理基本理论趋于成熟稳定,很难再有实质性进展,因此不再引领自然科学的发展。

  但是在可见的未来,若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问题的话,仍然需要物理学引领发展,从而发挥重大作用。当前,从每一个具体的科技应用问题深入下去,都会牵扯出一系列的基本科学问题。这些基础问题的解决,将会收到双赢的效果,就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有发展。另一方面,现代物理发展到今天,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已非常接近,很多研究都能快速推动工业发展。

  《中国科学报》: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今天学习物理,应重点培养创新能力?

  甘子钊:我们今天鼓励创新,这本没有错,但是,很多对于创新的大力“鼓吹”实际上都是没有用的“高论”。这种取向,也的确影响到今天物理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想。

  我还是主张,学生就应当按照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学习。教学计划中,有前人总结凝练出来的宝贵经验,值得尊重。但是,这并非是说学习知识后,马上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应当懂得,大学中学习的这些东西,将来可能就会很有用。

  说到创新,当前中国还有一个与此相关的要害问题,就是以文章发表数量、论文影响因子、项目申请数量、科研项目经费等各种量化指标,来评估、评价科研人员乃至学科的价值。以为这些标准就衡量着创新的价值。如此一来,造成了科学界内部的多种竞争关系。

  将市场法则以极端的方式在科学界推广,这就造成了很多问题。创造知识的科学,是社会化的生产活动,尤其不能拿市场法则来衡量其价值。

  《中国科学报》:这种价值取向,是否影响到了物理学子的成长?

  甘子钊:我们知道,按照当前中国的人才选拔方式,不论以何种标准来看,重点大学招收的学生都可以说是一流的,但毋庸讳言,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却很少有一流的。说严重点,我们确实耽误了一代代的年轻人。

  对于他们而言,科学需要恢复它的本来面目,就是追求真理和造福人民两个目标的统一。在科学这个行业里,应当首先明确这一根本的职业目标。在此基础上,更要突出强调的是,中国的现实社会中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其中不乏物理学可以大有作为的科学问题。认清这些目标,学生们也许就会不再那么迷惘,学习也可以稍微努力些了。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