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启德:要给原始创新以肥沃土壤
他举例说,我国有大量的生产加工企业,包括服装、电子产品和机械产品,其知识产权往往都在外国人手中,“甚至出现制造、设计都是我们的,但就因为贴了人家的牌子,还是要给人家很多钱。”
“这样的状况是不可持续的。”韩启德表示,但目前因为评价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科研人员做原始创新的风险很大”。
这在企业中更是实际的问题。韩启德以自己熟悉的医药行业为例,“想要研制一种新药,可能需要研究1万个化合物,之后可能找到100个可以成药,最后研制出10个药物。而这10个药物里,赚钱的可能只有3个。用了几年,发现重大副作用可能还要下柜台。”因此,全世界最大的药厂都承担不起这个风险,需要合作、合并。
“原始创新往往会没有成果,甚至失败”,韩启德认为,在现有的科研评价机制中,没有针对这方面的完善思考。“关键是要把‘土壤’孕育好,让科技工作者保持一种创新的激情,而且要容忍失败,提高大家的学术鉴赏力。”
在韩启德看来,需要从评价体制和机制入手,围绕原始创新,在整个资源分配,包括人才支持、科研立项等多方面来进行改革。
“我相信,需求是最大的激励,只要提供给科研人员的政策进一步到位,我国的原始创新是有希望的。”结合科协工作,韩启德表示,科协在其中最主要的责任是反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诉求,对国家的科技改革提出行之有效、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建议。“更重要的是真正提高学术共同体在原始创新上的学术交流。”
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
“责任、创新、团结,这是今天在我脑海中出现的很强烈的6个字”,连任科协主席,韩启德坦言自己的压力很大。
我国有5800万科技工作者,这一人群是我国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主体,“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怎样通过科协来凝聚科技工作者,过去5年中我们摸索了一些新的经验,我认为这方面的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韩启德说,这些经验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第一,明确了科协“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第二,在机制创新上,搭建平台、资源共享的工作思路和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式。科协不再“单打独斗”,与政府各个部门联合起来,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第三,进一步确定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基层、务求实效的工作要求。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