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王亚楠  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12-27

邵芸:应加强微波遥感对地质灾害的监测作用

  邵芸,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协会会员,现为中国科学院遥感所微波遥感部门主任及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自1986年到中国科学院遥感所工作以来,她一直从事雷达遥感基础与应用研究工作。作为中方项目负责人,邵芸参加了多项跨国合作研究项目,包括中美国际合作“航天飞机SIC-C/X-SAR”项目,中加国际合作“GlobeSAR全球雷达遥感”项目,中日地球资源卫星项目以及中加国际合作“加拿大雷达卫星应用发展”(ADRO)项目等。另外,她还主持了中国“863”计划课题及中科院科技奥运项目等。

  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遥远的感应,是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遥感技术有很多应用。如互联网地图的Google街景,就是一项应用遥感技术的特色服务。其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交通建筑图、导航的基础信息都从遥感数据而来。

  汶川地震让公众认识遥感技术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突遭8级强烈地震袭击。灾情发生后,国家有关部门首先锁定汶川县为受灾最严重的地区,解放军、武警、消防人员等首批救援部队第一时间赶到汶川实施救援。

  汶川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地处四川盆地西北缘。复杂的地形条件给灾情的辨识、分析判断带来了很大麻烦。

  邵芸告诉《科学时报》记者:“刚开始时,所有救援部队去的都是都江堰,因为都江堰离震中最近。我的一个同学当时是国家地震局搜救队的总工,他跟我讲他们当时根本不知道北川也需要救援。”实际上,北川受灾情况更严重。

  邵芸1988年参加中英政府间合作项目,从事新疆遥感找矿工作。1989年回国后就致力于微波遥感研究,理论、技术和应用方面都有涉猎。

  最近几年中国地质灾害频发,引起了邵芸的关注。汶川地震突发,邵芸感到这正是遥感技术发挥特长的时刻。她和所里专家全天24小时待命,当拿到意大利提供的地震灾区雷达遥感数据后,立刻开始对数据进行分析。

  “当时遥感所是第一个向国家提供关于都江堰房屋损失情况雷达遥感数据报告的,也是第一个向国家领导提出北川可能是受灾更加严重的地区。”邵芸说。

  汶川地震让公众真正认识到了遥感技术的巨大作用。同时,遥感工作者通过这次经历,也加强了把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的认识。

  邵芸说:“做了这么多年微波遥感研究,让我最自豪、最骄傲、最欣慰的还是遥感在救灾方面的应用。这是人命关天的事情。我做的事情是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就觉得很欣慰。”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