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温新红;孙琛辉  SRC-103  发布时间:2007-11-06

顾秉林:清华EI论文数与专利数超过MIT

  11月4日,清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顾秉林在为期两天的清华大学高等教育论坛(2007)“研究型大学的创新与发展”作主题报告时介绍,2005年的数据显示,清华EI论文数与专利授权数已远远超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其他数据如SCI论文发表及引用数、年授予博士学位人数、研究生与本科生人数之比等方面略逊一些,但都没有超过1:2的比例。

  10年艰难发展期

  自从1985年清华大学前校长高景德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以来,清华在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得到迅速发展。1998年,国家启动“985工程”,清华、北大首先进入,获得政府的重点支持,目的是建设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清华由此进入快速发展期,并进行了一系列制度改革,建立并完善学院制度,构建科研平台、团队,改革教师聘任制度,探索教学内容、方式的创新以及创办科技园。

  在回顾建设研究型大学的10年历程时,顾秉林表示也遇到不少困难、走了不少弯路,完全照搬国外研究型大学的制度到国内有时并非良策。像人事制度改革,清华曾学习国外大学实行过“非升即走”,但一段时间后发现行不通,之后改为“非升即转”。

  尽管如此,清华近10年时间的成绩也非常显著,在高温气冷实验堆、大型集装箱检测等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蛋白质科学、高能天体物理等学科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1996年至2005年,清华SCI、EI、ISIP文章发表数都增长了近10倍。

  很羡慕哈佛充足的教育基金

  与此同时,清华的科研经费也增加了不少,从不到4亿元增长到接近15亿元,不过MIT的科研经费接近44亿元,差不多是清华的3倍。学校的总经费,MIT是清华是4.6倍。

  顾秉林表示,对清华而言,经费最紧张的阶段已过,但与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像聘请一流学者时,清华很难给他们以国外一流大学的待遇,通过各种方式,请到了为数不多的像姚期智等世界顶尖级科学家、学者到清华任全职教授。因此,顾秉林说,很羡慕哈佛有300亿美元的教育基金。

  下一步要大力提高筹资能力,顾秉林谈到今后的方向时说,在引进世界水平的学术大师的同时,也要着力培养学术大师,因为“不能培养大师的大学,不是世界一流大学”。顾秉林说,办大学也是办氛围、办环境,要给师生以潜心研究的舞台。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