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3-06-18

我国有15万航天研究员 其中10万人系80后

  “我想王亚平可能会弄一滴水,它不会往下掉,而是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变成球形漂浮在失重的空间”。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何祚庥猜测并介绍,因为有液体表面张力的存在,太空中的液体会在拉伸力量的作用下往里缩,而且只会变成一个球形,不会缩成其他形状,因为球形的表面面积最小。

  何祚庥认为,太空是一个特别好的课堂,能让大家,特别是青少年发散思维,产生兴趣。

  世界首位在太空授课的美国女教师芭芭拉·摩根说,她非常期待王亚平的太空讲课,希望课程能通过互联网全程播放。此外,她还提醒王亚平记得遥望地球。

  飞船绕飞试验值得期待为空间站做准备

  据悉,神舟十号在飞行任务期间将视情开展飞船绕飞试验,即神十飞船将对天宫一号进行绕飞,这是为空间站建造做准备。

  所谓“绕飞”,就是指飞船可以绕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飞行。因为空间站可能有多个对接口,飞行器不一定从一个方向进行对接,要绕到另外一个口上去对接,所以就需要对绕飞的功能进行进一步考核。

  飞船绕飞以及在绕飞基础上的交会对接将为空间站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绕飞需要飞行器多次变轨,这比之前进行的交会对接更有难度,更值得期待。

  航天科技集团神舟十号飞船总设计师张柏楠解释,要建设空间站,交会对接是必须跨越的技术门槛,只有两个航天器对接成功,航天员和货物才能在地面和空间站之间自由往返。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即是验证这一技术的关键。接下来空间站的建设还将有更多的技术需要突破。

  神舟十号是中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其任务重点也转向对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验证和应用,这将为以后开始空间实验室的研究和空间站的建设奠定基础。

  据悉,按照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的空间站建设计划,空间站将包括三个舱段: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基本构型为T字形,核心舱居中,两个实验舱分别连接于两侧。核心舱前端设两个对接口,接纳载人太空船对接和停靠,后端设后向对接口,用于货运飞船停靠补给。

  “中国研制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将为未来中国空间站运营和更大规模、更高效率的科学实验提供保障。”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表示。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