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记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2008-12-10  中国教育报  柴葳 赵秀红

字体大小:

  他们和灾区师生紧紧连在一起

  “前方灾情紧急!大家提高效率!快!快!”5月12日14点28分,当8.0级地震将汶川呈现在世人面前时,千里之外的北京,教育部办公楼北楼4层走廊里,一阵紧似一阵的催促声中,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不时穿梭于各职能部门之间。那一刻,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的数十颗心与灾区紧紧连在一起。

  “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中央国家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如今,一块块记录着光荣历程的匾额,整齐地摆放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的会议室里,显得那样宁静。但每一个亲身经历了那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的人走近它们时,耳畔都会回响起抗震救灾后方作战的阵阵嘹亮号角。

  “危急时刻我们要冲在前头!”

  “一旦发生自然灾害等重大事件,发展规划司就要冲在前头,这个集体的每一分子都有这根弦。地震发生时,我正在北京科技大学开会,得知地震消息后马上赶回部里待命!”基建管理处处长林志华没想到,在她奔驰在从北京科技大学到教育部短短11公里的路途中时,一场争分夺秒的生命救援战已在教育部办公大楼里打响。

  地震发生当天下午,教育部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发展规划司迅速反应,紧急行动,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司长韩进任组长,副司长张泰青任副组长的抗震救灾工作组,牵头负责教育系统抗震救灾情况的汇总报告、灾区伤亡和校舍损毁情况的统计、指导灾后学校恢复重建等工作。

  很快,24小时值班、及时沟通、信息共享以及统一指挥、分工协作……这些工作制度在第一时间内制订实施。

  震中汶川到底是什么情况?地震波及了多少校舍?又有多少学生、教师身陷险境,急需援救?在信息隔绝的最初24小时里,关于汶川的每一点信息都牵动着中华民族的神经。

  为了及时了解灾情,基建管理处的同志们索性将电视机搬到了办公桌前,随时了解灾区动态,以便提出相应的救灾策略建议。“地震当天我准备回家时,同志们就像约好了似的都留在办公室里不肯走,为了及时了解并汇总灾区校舍倒塌、师生伤亡情况,几个年轻小伙子都主动请缨!”那天,林志华离开时,已过午夜12点,办公楼4层却依然灯火通明。

  面对生命的渴望与呼唤,把握一线生机,抓紧每分每秒,成为发展规划司每个工作人员的至上信条。

  “全司党员、干部要把抗震救灾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其他业务工作以及各处人员均应主动地服从和服务于这一艰巨任务!要克服一切困难,坚决打好抗震救灾这场硬仗!能否打好这一仗,是对发展规划司的一次考验!”5月13日上午,司长韩进主持召开全司紧急会议,擂响了继续前进的战鼓。

  灾情就是命令!岗位就是一线!

  累了就在椅子上靠一会儿,实在撑不住了就在沙发上打个盹。几盏白炽灯、两张行军床、几部牵动着生死存亡的电话和电脑,伴随着工作人员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对他们来说,24小时跟踪灾情是命令也是使命。

  “地震灾区学校帐篷的发放、板房的分配甚至食品的发放,都要拿我们提供的数据做依据,我们丝毫不能马虎!不能误事啊!”林志华说,从最初的灾区伤亡和校舍损毁等情况的统计报告一天三报,到每天中午12点前上报民政部、下午4点前上报国家地震局,基建管理处的几名同志摸爬滚打从未言退。

  在抗震救灾一线,余震、山崩、暴雨还在不断发生,救援人员经历着一次次壮烈的突进:13日20时许,成都军区先遣队徒步进入汶川映秀镇!23时15分,武警某部挺进小分队进入汶川县城!震后第2天,救援部队进入所有灾区县城!震后第3天,进入所有重灾乡镇!震后第7天,救援人员进入全部1480个受灾行政村……

  “领导要求数据统计能多快就多快,还要保证准确性,我们处里3个人每天不睡觉都担心干不完活!”一线灾情不断传来,让统计处副处长李燕丽和她的同事铆足了劲与身体极限抗争。那些平时代表着一个省、一个市或一个县的数据,如今在李燕丽和她的同事眼中关系着生命与希望。“在信息还不是十分畅通的情况下,为了解灾区学校的基本情况,需要我们提供灾区每一所学校校舍和师生的准确统计数据。”李燕丽说。

  以往教育事业统计信息库里的数据都是以县为单位的,具体到一所学校的数据就需要对现有的海量数据进行大量的加工、整理和分类。重灾县的范围从最开始的6个,增至9个、14个、21个、36个……受灾县市在不断发生变化。夜以继日努力的结果是,统计处和信息中心做好的灾区各级各类教育的基本信息大库,可以根据需要,按各种口径提供相关的基础数据。

  担负着将整个教育系统灾情及抗震救灾进展情况及时汇总整理任务的规划司综合处处长向明灿,给处里同事提了个近乎苛刻的要求,“要在匆忙之中,务必做到准确无误”,“严谨、细致、准确”也成了他不离嘴的口头禅,因为他深知,能否反映灾区实际情况,直接关系教育部抗震救灾领导小组乃至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对教育系统救灾的正确决策,最终综合处的同志干净漂亮地完成了任务。

  “抗震救灾精神鼓舞我们前行!”

  时时关注灾情,积极投入救灾,抗震救灾一线感天动地的一幕一幕,让发展规划司这场后方的抗震救灾战役有了更强劲的精神动力。灾情发生以来,他们很难正常吃一顿饭、睡一次觉……

  司长韩进、规划处处长秦昌威随同副部长袁贵仁带领的教育抗震救灾工作组深入四川地震灾区,震惊于震区的满目疮痍,震动于师生们的英勇无畏。他们就像上满了弦的发条,在余震频发的灾区不停地奔走——

  与四川省教育厅的碰头会,一开就开到了深夜12点,了解伤亡情况、疏散情况、救灾安排;

  会后,马上给成都各直属高校打电话,了解安置情况;

  深夜2点多,与中国教育电视台商讨“空中课堂”的事情,为复课做准备……

  凌晨4点多,稍作休整,他们又奔赴江油、绵阳等重灾区,察看灾情、慰问师生。

  前线的好消息不断传来:15日18时,绵竹至北川的道路打通!21时40分,通往汶川县城的317国道打通!24日9时53分,通往抗震救灾前线的又一条“大动脉”——宝成铁路恢复正常通行……一条条生命线打通的不仅是生的希望,还有灾后重建的热望。

  国家提出,要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灾后学校恢复重建规划的重任落在了发展规划司身上,而且必须在一个月内拿出方案。“这样艰难的任务我们也是第一次碰到,丝毫不能马虎,可以说是如履薄冰。”秦昌威说,方案编写组的同志深知使命重大,为了让规划方案符合当地实际,他们先后两次进驻灾区,充分听取当地的意见,建立了涉及266个受灾县8.5万所学校恢复重建的数据库,设立了130多项校核指标,对1700多万条数据进行了7轮核对。

  由于涉及的数据量巨大,笔记本电脑根本无法校核,他们就向四川高校借用服务器,就地开发校核软件。普通人无法想象校核的复杂性,每个学校报上来重建规划的数据,涉及灾情统计、区域学龄人口状况及学校布局布点、学校的办学和建设规模、校舍建设及教学仪器购置的标准及经费等,条目繁多。但校核是保证规划科学合理的基础,不能出丝毫的差错。

  “有时候一个县就有十几万条校核信息!”对于这些信息,要结合当地未来学龄人口、山区高中普及情况等复杂因素,逐条分析。

  “有时候同志们忙到凌晨5点多,实在干不动了,就打一个盹,很多同志带病坚持工作。”秦昌威说,经过一个月的连续奋战,《汶川地震灾后学校恢复重建规划》终于如期完成。

  “我没事,眯会儿就好了。”是张泰青常挂在嘴边一句话。负责协调、部署各处室抗震救灾工作,让他几乎成了一台“永动机”,不停的忙碌与超负荷的运转下,他劳累过度导致失聪住院,至今仍要到高压氧舱接受治疗。

  秦昌威18天连轴转,每天与大量数据为伍,只有三四个小时的睡眠,带状疱疹复发,袁贵仁副部长专门叮嘱司领导要他抓紧治疗,并从北京托人带去药品,但秦昌威仍一直坚守工作岗位。

  “我为这样的一个集体而感动、骄傲,危难时刻方见英雄本色,在重大灾难面前,我们的集体经受住了考验,每个人都忘我地投入工作,没有人计较过个人得失,事实证明,这是一支有觉悟、有能力、能战斗的队伍,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 回想起抗震救灾的那段特殊的日子,张泰青不禁感慨万千。

  “灾区重建让我们无法停下脚步!”

  在这场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伟大救援战役中,英雄的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着民族的血脉长城。从生命的救援,到援助的接力,再到灾后重建,为灾区奔走的脚步似乎无法停歇。把学校建设成为最安全、最牢固、最让群众放心的建筑,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需要,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是每个教育者的理想,按照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在部党组的领导下,发展规划司马不停蹄地启动了受灾学校的重建工作。

  作为公共建筑之一的校舍,应该遵循的国家标准及规范有近90个,建设依据的政策性文件有20多份,把这些文件摞起来,有近1米高!要让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建设学校主管部门、当地政府建设管理部门都对校舍标准和规范了如指掌,谈何容易!

  为了制定《导则》,大家采取了超常规做法,集合了清华大学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设计研究院等9家优秀甲级研究院的10位专家,数十次地征求意见、起草修改《导则》文件,其间部领导多次给予政策指导,发展改革委、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等部门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直属基建处处长韩劲红说:“为了帮助汶川地震灾后学校重建,司领导的工作态度近乎到了‘自虐’的程度!”

  韩劲红说的这个《导则》,是指发展规划司承担的《汶川地震灾后学校重建规划建筑设计导则》,《导则》编制工作既要提炼、细化国家现行的学校建筑标准和规范,又要符合教育教学的实际,推进城乡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技术性和政策性都很强。

  为了使《导则》在灾区学校恢复重建的规划设计中起到导向、样板作用,发展规划司还组织了参加编制的7家设计研究院深入灾区一线,实地了解情况并帮助灾区30多所学校完成建筑设计方案,并将这些方案汇编成《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参考图集》,供灾后重建学校时参考。

  四川、陕西、甘肃,优化学校布局布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标准化建设,一项项灾后学校重建工作的启动,让发展规划司这个灾区学校重建的“主心骨”大展拳脚,目前已帮助三省部署和指导地方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构建了规划数据库,《汶川地震灾后学校恢复重建规划》已经发布并在组织实施中。

  每隔一两天起草一份提交教育部抗震救灾领导小组或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会议材料的综合处,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测算论证、保障灾区学生尽快复学复课的直属基建处,经常连续十几个小时坐在电脑前编写灾后重建规划方案编制的规划处,不停地在奔跑中取件、传递信息、服务保障的办公室……发展规划司的每一分子都在用勇气与信念实践着抗震救灾的光荣使命。

  截至6月1日,发展规划司为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和国务院领导召集的有关会议,提供了8份关于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工作基本情况的汇报材料;完成每天分别向民政部、国家地震局上报灾区师生伤亡和校舍灾损情况报告;完成所有受灾地区以县为单位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生情况、教职工和专任教师情况以及学校校舍建筑的情况等基本数据的统计分析;配合财政部完成灾后校园重建的资金测算工作、配合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完成活动板房的测算工作……

  “在特大灾难面前,发展规划司全体党员干部同心协力、全力以赴、共克时艰,带着对灾区师生的深情厚意,尽心竭力认真完成部党组交给的艰巨任务,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韩进深情地说,发展规划司的背后是抗震救灾中英雄的教育工作者群体。

  一顶顶帐篷、一间间活动板房,成了临时教室。震后不久,在灾区的许多角落,又响起了琅琅的读书声……发展规划司用执著的付出和迎难而上的劲头,挑起了历史的重担,在灾后重建的路上踏出一个个坚实而自信的脚印。(记者 柴葳 赵秀红)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关注:西藏教育系统全力抗震救灾
· 教育部党组部署安排教育系统抗震救灾下阶段工作
·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 各地高校师生以多种形式支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
· 教育部召开第二次会议部署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工作
· 抗震救灾 科技界在行动
· 教育部:全力做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工作
· 教育系统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 10月8日:抗震救灾表彰大会举行
· 四川29次常务会议追认一批抗震救灾教师为烈士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