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人物 > 人物
王正敏院士回应造假质疑:人工耳蜗"克隆"不来
2014-01-06    光明日报

字体大小:

王正敏院士回应造假质疑

书中引用已作说明 人工耳蜗“克隆”不来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医师王宇澄举报其导师、中科院院士王正敏涉嫌学术抄袭、科研剽窃等—— 

  本报上海1月3日电(记者曹继军、颜维琦)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医师王宇澄举报其导师、中科院院士王正敏涉嫌学术抄袭、科研剽窃等。王宇澄称,王正敏至少有57篇论文涉嫌抄袭,还“克隆”国外“人工耳蜗”样机冒充自主研发,此外,王正敏团队以各种名义申报项目,仅2012年就获经费4000多万元。复旦大学3日下午就此召开情况通报会,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和王正敏本人到场回应。 

  原定下午1点30分召开的情况通报会,由于举报人“不请自来”而转场,临近下午两点半才正式开始。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主任周鲁卫介绍了该委员会2012年2月收到由复旦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转来的实名举报后,对王正敏涉嫌学术不端行为展开调查的情况。2013年9月,该委员会在所属网站发布了相关情况的通告。 

  关于举报人质疑的“以学衔冒充学位,属于学历造假”问题,周鲁卫说,王正敏提供的瑞士苏黎世大学医学博士学位证书,已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定,不存在学历造假。周鲁卫同时表示,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调查后认为,王正敏在学术态度上存在“不实事求是”的地方。王正敏作为作者之一所发表的几篇中文论文中,有些论文内容高度重复,另有几篇论文中曾使用相同的内容或图表,属于重复发表;尽管王正敏称其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列为论文的作者,但在事后申报中科院院士的过程中,又将上述某些论文列入申报材料而未对其作任何说明。 

  对于举报人提出的王正敏3本著作均存在“抄袭”的问题,周鲁卫说,按国际上公认的学术规范和版权原则,在作品中采用他人著作的原图,应取得原作者书面同意书以及原出版社的书面许可,并在相应的图注和参考文献中说明其出处。但王正敏编著的《耳显微外科》、王正敏主编的《颅底外科学》和王正敏著《王正敏显微外科学》3本著作,在未取得国外著作版权的同意下,对其原著图片采取重新描画的做法,使用了大量插图,且未注明出处,这种做法尽管不属于学术剽窃,但是不符合国际公认的学术规范。至于举报信中所提及的“文字抄袭”,因其内容为解剖学描述,不属于抄袭。 

  对于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出具的这一调查报告,王正敏表示,“总的没什么意见”,但不认可对其学术规范方面的评判。他解释说,在书中引用了自己在苏黎世大学时的导师乌果·费绪(Ugo Fisch)的手术图解,尽管图上没有注明出处,但书中的文字说明13处出现了导师的名字;而乌果·费绪对王正敏能够将他的手术向中国推广也非常高兴,欣然应允为王书作序,认为其引用图片“小心谨慎”“能够使得读者对手术有很好的理解”。“2004年以前出版的医学书,大量都没有旁注,这是普遍情况。现在我们的学术规范要跟国际接轨,当然要做得更好。不能拿现在的要求来要求我们当年的认识,我的3本书,出版时间分别是1989年、1996年、2004年。”王正敏说。 

  对院士申报材料中“混入”的“小品文”,王正敏说,这些并不是作为代表性论文提交的,而是放在论著目录里,其中有转载已发表的自己的手术情况的,也有杂志的发刊词。这些目录是王宇澄担任自己的秘书时协助整理的。“我们做医生的,不应该只是说我有多少SCI论文,还应该关注教学。转载已发表的书里的手术情况,是作教学用的,目录里还收入了一些交流心得,我希望传递的是,我并不只是在实验室、临床跑来跑去,我还关心着更大的世界,这个更大的世界就是教学。而这个目录内容多也好,少也好,都不是作为成果的,与申报院士无关。” 

  王正敏2005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作为中国最早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医生之一,他最早提出了研发中国的人工耳蜗。“研制国产人工耳蜗,是我多年的一个梦。”王正敏说,上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率先向世界宣布数字人工耳蜗的发明,那时他就萌发了这个想法。1989年,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工程师自发组成团队,开始了最初的探索。“拿国外的东西直接‘克隆’是不可能的。”王正敏说,当时通过教学合作得到一个标准耳蜗,希望能够用来分析,打开以后,所有的信息全部消失,但这确实对我们有启发。反复摸索后,到2004年终于形成第一个实验室成品。这里面,需要必要的临床数据支撑,还有全国20多家公司为我们加工芯片、电极、封装等。“人工耳蜗的原理是一样的,从原理到现实,靠的是技术。” 

  王正敏说,这一成果后来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转让给力声特公司,用于产业化生产。作为职务发明人,自己拿到了单位的奖励,这是符合国家政策的,并未从公司拿过股权,也严格遵循中科院对院士的要求,没有在外兼职获利。“人工耳蜗是电子产品,需要不断改进、优化。国外人工耳蜗发展很快,我们还远远落后。”王正敏说,2012年,医院的人工耳蜗优化及临床研究项目申请到卫生部的课题,自己年近八旬,不能担任项目负责人,由医院年富力强的教授牵头推进。 

  周鲁卫告诉记者,举报人和被举报人对调查报告都提出了异议,目前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已经展开复查。(曹继军 颜维琦)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复旦否认王正敏学术造假 称是学术不规范
· "人工耳蜗"是不是第二个"汉芯"?复旦否认"山寨"
· “院士退出机制”还有多远?
· 中科院回应王正敏被举报学术造假:成立调查小组
· 评论:异化的师徒关系 变质的学术气候
· 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启动"国产人工耳蜗优化"项目
· 中科院就王宇澄举报王正敏学术造假作出回应
· 关注:学术“不端”还是“不当”,谁说了算?
· 院士成果“造假”,谁在核实?
· 复旦公布调查结论:不存在抄袭但学术上不规范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