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活动汇总 > 大型活动 > 助学贷款 助我成才 > 征文展示
助学贷款圆了我们姐妹大学梦
2008-01-04  中国青年报  南京师范大学 吴 渝

字体大小:

  我家住在江苏省金坛市薛埠镇连山村委11组窑墩头24号。家里有4口人:奶奶今年81岁,常年看病吃药;爸爸农闲时打零工,收入微薄;妈妈体弱多病,只能做做家务。我还有一个妹妹,从小寄养在亲戚家,由两家人共同抚养。我们全家全年的收入就指着两亩农田和爸爸打零工挣的钱,家里经常是入不敷出、负债累累。

  去年6月我参加高考,8月收到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全家人激动不已:我们家出了第一个大学生!可是,困难也随之而来:附在录取通知书内还有一张费用单,所有费用加起来有7000元。7000元,对于我们家而言,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虽然考上了大学,但我却面临着无法跨入大学校门的现实。当时,父亲咬紧牙说了一句让我终身难忘的话:“就是出去讨饭,也得让你上学。”

  我仔细读着通知书上的每一项内容,竟意外发现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如果申请到了助学贷款,我们就不用四处奔波凑钱,也不用苦苦哀求着说好话,更不用担负高额的利息,我的父母也不用再担负着心理和物质上双重的压力,我更不用担心会中途辍学……

  助学贷款,重新点燃了我的大学梦。我们很快去镇上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咨询详细政策,并按照办理程序一步步进行:找有资产的且愿意帮忙的担保人,手续层层上报……我们前后一共去了6次,最终我顺利进入南京师范大学学习。

  今年暑假,妹妹也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同时收到了学校寄送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和介绍国家、学校资助政策措施的小册子。

  暑假快结束时,我们再次走进镇上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今年办理助学贷款有新的政策,江苏省籍在校大学生可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新政策的经办金融机构是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期限更宽裕,还款方式更自由,资助范围更广。我们听后特别高兴,立刻按照程序为妹妹办理了6000元的助学贷款,妹妹也不再为交不上学费的事担心了。

  开学后,我也领到一张《江苏省在校大学生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证明》。因为担心信用社“十一”放假,我特地提前一天回家办理贷款,没想到信用社的工作人员说,“十一”期间只要是来办理助学贷款,都会有工作人员接待办理。这次的手续比去年方便了许多:我们只需带上有效证件和学校发放的贷款证明,连担保人也不需要了,而且只来办理一次就顺利完成。10月19日,贷款如期汇到,我今年的学费又交上了!

  我是一名贫困大学生,但我又是一名幸运的贫困大学生。我真心感谢国家的助学贷款,是它帮助我们这些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 【页面纠错

 

  延伸阅读
· 资助政策:让贫困学子无忧入学
· 政策解读:资助政策全覆盖 不让一个贫困娃失学
· 春节期间全国高校贫困生将获近500万奖助学金
· 灾区学生在高校全过程全方位帮扶下无障碍入学
· 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 国家资助政策让家庭困难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
· 国家资助政策宣讲团在山东泰安东平县现场答疑
· 四川公布困难大学生资助政策 九大举措护航
· 九大举措护航 四川公布困难大学生资助政策
· 600万册高校资助政策简介随录取通知书送达新生
  投稿
  诚邀合作
 010-62603942、62603049
  邮箱:
  liufang#cernet.com
  wangshuang#cernet.com
       >>详情点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公报显示:幼儿园在...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问答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
·2012年数据:全国在...
  教育黄页
·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导航
·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
·中国教育网络
·中国大学教学
·EDU免费精华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