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重要资讯 专题 专家专栏 理论研究 分析报告 行业观察 学术会议 建设快车道 远程教育 基础网络 数字化校园 锐捷专栏
您所在的位置:EDU首页  >  教育信息化(旧)  >  征文活动
实现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整合 发挥其最大效益
http://www.edu.cn   2006-02-10 作者:
字体选择  【】 【】 【
  泉州第八中学 蔡海波

  【摘 要】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根本保证。如何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教学资源,实现其最大效益?本文结合本校的实践探索,总结出实现资源整合的四个方面的探索经验,即综合利用资源,动态补充资源,协调管理资源,完善管理制度。为实现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做出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教学资源;资源整合;资源管理

  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改变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其逐步走向网络化、虚拟化、个性化。随着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建立起了校园网,其中与教师和学生有着最直接关系的是资源库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面对着瞬息万变的数字化环境,如何建设、组织、协调教育教学的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它们,实现其整体最大效益已成为教学模式改革的瓶颈问题。因此,开展数字化环境下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整合课题的研究,已成为我们应该也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

  我校通过几年的研究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概括起来,实现资源整合要注重综合利用资源、动态补充资源、协调管理资源、完善管理制度四个方面。

  (一)综合利用资源

  近年来,我校在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组建起了校园网,整个综合布线覆盖了整个校园。校内各处室、各年段均配备了电脑。所有电脑均可享受光纤宽带上网服务;而且还拥有多功能的多媒体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智能化语音室、高标准化电脑室等;图书馆也实现了电脑管理,大大方便了图书的借阅和查询,提高了图书的流通量。此外,还配备有对内和对外的服务器,教师不管在校内还是在家里都可以网上办公、浏览学校资源库、制作上传课件、编写材料、学习等。

  硬件设备是实现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整合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而软件资源是实现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整合的核心。现我校配备有“浙大校校通管理平台”、多学科“CSC科利华电子备课系统”、“K12资源库”、“海百合课件制作平台”等优秀软件和资源库。由于教学资源的丰富、便易,促使教师不断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多媒体技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和完善教学结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造就了一批能较自如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各学科教师,他们制作了许多较高水准的多媒体课件,推出了一系列有研究和观摩价值的公开课、优质课;而且在其它方面,我校许多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已经习惯于利用电脑和现有系统来组织自己的教学材料,如编写教案、制作试卷、统计成绩、撰写论文等等,初步实现了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二)动态补充资源

  在充分应用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同时,要注意根据实际变化进行动态补充,教学资源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原有资源,才能保证“生命之树”常青。

  我们分析了以往教学资源的局限:

  (1)资源固化。现在一些资源的课件往往紧扣着教材内容和章节顺序,而在当今经济不断发展、信息飞速更新的时代,教材更新、改版的情况时时发生,使得这种固化的课件生命周期大大缩短,甚至“昙花一现”;又因这些课件是某个公司产品、要进行适时修改更新实非易事,课件滞后于变化的实际,其可用性大大降低。即使资源产品能够立即升级,其质量有待查检,而且教育部门又得进行资金的再投入。

  (2)内容封闭。部分课件按为数不多的几个教师或工程师的教学思想设计,不可能完全适应各校教师的教学实际和各校学生的学习实际,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而且多数课件无法在其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重新整合,阻碍了教师使用课件的积极性,使广泛“共享”受到限制。如根据教学需要,某课程拟引用另一课程课件的某片断,但因为无法“断章取义”单独利用而只能放弃。

  上述局限性使得我们的资源如同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和活力。这促使我们借鉴“积件思想”,其资源制作的着眼点是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根据这些知识点制作出独立的小课件,这些课件具有“微单元性”、“可积性”、“重组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更适应当前的教育及提高教师队伍教学资源整合应用水平的要求。使动态补充资源的实现成为可能。

  (三)协调管理资源

  现在资源库的教学实践运用中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资源盲目堆集,与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不强。有的资源库中充人大量的资源,而这些资源在收集过程中带有盲目性,使教师在使用时,还要再花费许多时间进行了解和鉴别的工作。

  (2)教学资源库的架构过于复杂,资源的分类没有遵循一定的规范。在教学资源库中,设计的资源分类架构不符合元数据分类的方法和标准,会出现一条信息多次定义,或信息过多相互包含和重叠的情况,使资源库难于管理。

  (3)资源库中只是简单地提供资源,没有相应的资源整合工具。许多资源库中,除提供一个资源搜索工具外,不提供其他的信息整合工具,还需要教师用其他的制作工具组合信息,很不方便,对于具有学校特征教学资源利用造成限制。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只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协调管理好教育教学资源,才能达到整合的目的,发挥出整合的效益。

  1、将所有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尽量纳入统一的规划、统一的开发平台和统一的技术标准,以增强教学资源的通用性、互换性、兼容性和共享性。

  2、对现有资源进行清理、归类和筛选,剔除陈旧过时的资源,及时加以补充、升级、改造和更新,使教学资源不仅完整配套,同时也与时俱进,保持新颖性和先进性。

  3、打破资源分割局面,处理好投资与回报、管理与权限、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关系,建立灵活多样、公平合理的共享机制。

  4、整合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精心设计,务求实用,降低整合成本,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

  5、树立资源整合的大系统观,对资源整合的运作应加以宏观把握,遵循整合的基本原则,结构上加以优化,管理上力求创新,技术上实施集成,使孤立零散的教学资源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资源,从而求得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四)完善管理制度

  为了能更有效、安全地管理学校的多媒体设备资源,我校制定了《多媒体设备使用管理条例》及《多媒体设备综合使用说明》。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电脑室、语言室、图书馆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

  在校园网络管理及网络资源管理方面,学校制定了《校园网管理条例》、《网管中心操作规则》、《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操作规范》等。

  这样在学校形成一整套规范管理的制度,为学校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有序的健康环境。

  综上所述,整合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基本思路是“将资源视为一个系统,通过对系统各要素的加工与重组,使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合理的结构,实现整体优化,协调发展,发挥整体最大功能,实现整体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黎加厚,从课件到积件: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3、4期,1998年第1期

  (2)祝智庭编著,教育技术学——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彭绍东,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电化教育中心,中国上海,2002

  (4)胡小勇、祝智庭,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技术观,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10月

  (5)余胜泉、张文兰、何克抗,《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项目实施目标与策略》,第二届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年会论文集

页面功能 【打印】 【关闭】 【我有话说
延伸阅读
这个不显示的层是用来处理IE粑粑情况的,如果没有这个层IE里就会多出来一行字

 要 闻

热点新闻
建设快车道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1994-2008 CERNIC,CERNET 京ICP备020072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staff.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