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新浪科技    发布时间:2011-03-01

发现号完成最后一次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对接前准备:“发现”号里的宇航员正在操作该机上的遥控操作系统/轨道遥控传感器系统(OBSS)。它上面装有特殊照相机,用来检查航天飞机的隔热板在发射期间是否受损。  

  美国宇航局的航天飞机“发现”号已经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这是它最后一次造访空间站。返回地球后,它将陈列在一座博物馆里。

  执行最后一次飞行任务的“发现”号将在空间站停留一周时间,这次它为该站送去了补给品和第一个人形机器人。这架航天飞机本应该在去年11月发射升空,但是由于在燃料箱上发现裂缝,发射时间被迫推迟,又经历一系列电脑问题后,“发现”号最终于24日飞向太空。该机抵达目的地后,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人数增加到12人,他们分别来自美国、俄罗斯和意大利。目前5个成员国中的其他4个也有飞船与该站对接,其中包括日本和欧洲的货运飞船。

  这次对接比平时用时更长,因为在对接前该机同空间站并未对准,这意味着对接舱口无法打开。“发现”号成功对接后,空间站指令官斯科特?凯利同该机指令官史蒂夫?林赛亲切握手。现在宇航员已经在空间站上安装一个平台,用来存放该机送上来的备用散热器。对接前,“发现”号进行了360度翻转,以便空间站上的照相机给它拍照,查看飞机的隔热板在发射升空期间是否损毁。

  这次发射时至少有4块泡沫从燃料箱上脱落下来,一块绝缘泡沫撞上“发现”号腹部。美国宇航局主管认为该机没有受损,因为这些泡沫是在发射后期脱落的。2003年“哥伦比亚”号发生灾难性事故,从此以后在每架航天飞机对接前,机组成员都必须对机体腹部的隔热板进行全面检查。2005年首次执行飞行任务的“发现”号,也将成为今年退役的第一架航天飞机。

  今年年底“奋进”号和“亚特兰蒂斯”号将完成最后的飞行,结束这项历时30年的航天飞机任务。“发现”号是现有3架航天飞机中最老的,也是飞行次数最多的,它在29年时间里执行了39次任务,总飞行距离达1.43亿英里(2.30亿公里)。该机送上空间站的机器人名叫Robonaut 2,简称R2,它将一直呆在轨道里,最终有望成为一名宇航员助手。任务控制中心职员上传到Twitter上的该机器人的更新信息说:“我们在这里!可爱的家,我们美丽的家园!”

  专题报道

  发现号升空 展示航天科技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