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心城市开口必须直面的压力与难题
综观已经公布异地高考政策的省份,黑龙江、安徽、重庆、河北、湖南、浙江、吉林、辽宁等省市确定在2013年正式实施异地高考方案,而山东、福建、江西等省将在2014年开始实施。
与这些省份相比,北京、上海、广东的政策从制定过程到内容都显得十分艰难,也引起了不少的争议。确实,解决异地高考问题,难度最大的是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流入人口数量巨大的中心城市。
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线联平坦承:“这是个复杂的社会管理问题。北京作为首都和特大城市,面临的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要妥善处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目前,本市常住人口2000多万,已经远远超过国务院2003年批复的总体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北京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的调控目标,北京的资源环境面临严峻挑战,人口过快增长同时带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从深层次制约着北京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需要妥善处理各级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持续快速增长,从2011年开始随迁子女高峰期与本市户籍学龄人口高峰期叠加,到2014年,全市小学一年级入学人口将由目前10万人左右剧增到18万人左右,增长率高达80%,小学在校生总量将由目前的68万人左右增加到84万人左右,之后几年仍将呈持续增长趋势。
三是需要统筹考虑京籍学生和非京籍学生升学考试利益。国务院办公厅《意见》提出“保障当地高考录取比例不因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参加当地高考而受到影响”,但由于教育资源供给能力的客观限制和现行高考招生体制的束缚,同时,增加高校招生计划、提供借考服务等工作还需要国家主管部委的统筹协调以及人口流出地省市的协调配合,如何有效平衡京籍学生和非京籍学生的升学利益,难度很大。
记者在之前采访中发现,很多人认为户籍制度是导致教育不公的根本原因,但是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一项统计显示,也有舆论认为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和招生制度的不合理才是教育不公的根源,异地高考无助于实现教育公平,反而会带来很多新的问题,譬如大城市人口恶性膨胀,催生新的限制标准,当地人的教育权益被削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