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先生在报纸、电视上也听说过异地高考的事,今年8月份,看到国家出台了异地高考的政策,王先生心里就在琢磨,北京要是明年就放开异地高考,女儿就可以直接在北京参加高考;要是2014年才放开,他还得联系包头的学校,让女儿回包头报名。
9月、10月、11月,经历了消沉又漫长的等待,11月21日,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网站发布了《北京市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通知》。通知明确,报名参加2013年高考的人员的资格:须具有本市(北京)正式户口,其中,外地转京户口限2012年12月5日前在京落户者。
王先生没有犹豫,立刻替女儿联系了包头的一所学校。进入12月份,小王已经回了包头两次。一次是去采集信息,为高考准考证照相;一次是去体检。她今年17岁,每次回去都是妈妈陪着她。从包头到北京没有动车组列车,两个人就坐普通列车回去,从北京回包头要用13个小时,回来又是13个小时。这个月已经来回跑了两趟,月底还要回去一趟,进行高考报名的现场确认。王先生不愿意多说这些,只是说:“为了参加高考,再远也得跑。”
按照他们的计划,小王读完这个学期后,就要回包头去复习,课本都不一样,她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小杜:不能在京高考就复习一年
和小王一样,小杜的老家也是包头的。他在海淀区一所高中读高三,同学和老师都特别喜欢他。从高一开始,他就担任班里的班长和年级的学生会主席。可对他来说,这些都抵不上一张北京户口来得实在。因为不是北京户口,他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可小杜拿定了主意,说什么也不回去报名了,他说,假如明年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他就准备复习一年。
12月5日,距离明年的高考只有6个月的时间,别的孩子都在加班加点地复习备考,小杜却必须做出这么艰难的决定,他的父母既感动又辛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