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4-07-03

新研究发现:低血铅也会导致儿童行为问题

  铅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已经众所周知,但此前研究主要关注高血铅问题。中美研究人员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低血铅同样会导致儿童行为问题,例如攻击行为、焦虑和忧郁等。

  这项研究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医学会杂志·儿科学卷》网络版上。研究负责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副教授刘江红对新华社记者说,他们和上海交大医学院和山东大学等机构的同事合作,在江苏苏南地区采集了约1600名幼儿园孩子的血液,检测含铅量,并通过向教师和父母发放问卷等形式评估儿童行为问题,以期了解幼儿时期的铅暴露对儿童认知及行为的影响。

  研究表明,这些孩子的平均血铅水平为每分升6.4微克,低于中国目前的相关血铅标准,属于低血铅水平。即便如此,孩子们的行为也受到了铅的影响。刘江红说:“这种影响不仅局限于传统上认为的外向行为问题,如攻击行为等,还包括内向行为问题,如儿童的焦虑和忧郁。”

  美国国家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为这项研究提供资金支持。该机构专家金伯利·格雷在一份声明中说,新研究与多数研究不一样的是它侧重于研究低血铅影响。

  刘江红等人还发现,在西方国家,婴幼儿血铅含量一般在3岁左右达到峰值,此后会逐渐下降。在此次研究涉及的地区却不尽然,部分被研究孩童的血铅含量会在3岁后继续上升并一直持续到7岁。研究人员猜测,这可能与当地铅暴露的源头有关。

  从大环境来说,此次研究涉及的铅暴露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与开矿、冶炼、蓄电池回收相关的工业铅污染,二是含铅汽油中的铅随汽车尾气排放到土壤和空气中。

  刘江红据此建议相关部门考虑调整血铅标准,提倡将儿童血铅水平检查纳入常规体检范围。

  从个人角度而言,孩子平时喜欢到处摸,而一些劣质玩具、餐具等有一定的铅含量,因此应当加强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对铅中毒的了解。此外,由于某些地区室内用煤含铅,因此当煤燃烧时必须注意通风。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