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发布时间:2003-03-28

无线微型内窥镜技术在北京地区临床应用

  83岁的陈少忠老先生在协和医院吞服了一粒特别的“胶囊”,这粒小胶囊一进入他的嗓子眼就开始一闪一闪地照相。昨天上午,记录他消化道内全部状况的5万多张清晰的照片就集中到了医生的手里。记者昨天从协和医院了解到,这种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无线微型内窥镜技术开始在北京地区临床应用。

  据介绍,这种“胶囊”实际上是一种一次性使用的微型数码照相机,它的大小类似普通的感冒胶囊,外表光滑,由彩色生物塑料密封包装。陈老先生在接受检查时就像吃药一样将胶囊就水吞服,之后他表示什么感觉也没有。但医生知道,胶囊一进入他的食道就开始一闪一闪地照相,平均速度是每秒钟拍两幅图像,然后将图像的数字信号传送到挂在患者腹部的一个小盒子———接收传感器上。医生从传感器上下载图像数据,在电脑上进行处理、观看,最终做出疾病的诊断结论,而胶囊会随患者粪便自然排出。全部费用需要人民币7200元。

  以前我国的临床检查技术“只能查两头”:做胃镜和肠镜。但人的小肠有六七米长,且蜿蜒盘曲在腹部,任何检查工具都无法直观了解到内部情况。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